七十年代
文章來源: 馨茗2011-05-24 22:24:41









在書架上看到它,沒有片刻猶豫就拿下了。

完全是被書名和封麵吸引。此前,不曉得北島和李陀主編了這樣一本書。

三十個作者分別寫下他們經曆的看到的感受的七十年代。雖然一些讀者抨擊此書像是貴族訴苦,但在我看來不乏真實坦誠之作。

開篇是徐兵的《愚昧做為一種養料》。徐兵在美術界大概是名人。因為他不是陳丹青那樣的專業畫家兼業餘作家,所以我對他沒有半點了解。全書讀下來後,方體會編輯為何將此篇放在書首:是最棒的。客觀、公允、坦誠。以他當時的年齡以及所處的環境能有那樣從容、積極的人生態度,很是讓人歎服。他對當年生活以及時代的反思足見其心境格局之寬闊。文中還夾有兩張他的生活照,是在插隊的鄉下拍的。不少女性讀者看了這本書都認為另一位作者張郎郎是最帥的,我和她們看法不同。我對濃眉大眼者從不來電,徐冰這樣,才是我的茶。

陳丹青寫的是《幸虧年輕》,篇幅很長,寫得很細。是他的調調。什麽調調呢?就是骨子裏透著那分清高。也許,我也有其尖酸刻薄的一麵,所以他的某些描述會讓我覺得特別痛快,比如,他形容周潤發的笑“粗野而又嫵媚”。NND, 怎麽這麽準確!

鄧剛的一篇叫《我曾是山狼海賊》。如果以酒喻文章,他這篇似二鍋頭。濃烈、赤誠、淳厚。我不勝酒量,但我願意喝下去醉倒。

閻連科是另一種。深沉而又敏感的筆觸。鄉村少年的七十年代與“沙龍派”相比,好像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他的經曆不是讓我共鳴,而是讓我認識、思考。當然也不乏同感,比如他說:命運與人生原是多麽需要偶然和幸運。

阿城寫了一篇《聽敵台》,輕鬆甚至有點詼諧,是他一貫的風格。喜歡。

全書最令人反感的是唐曉渡的《1976:初戀敗絮》。30多年後他寫出如此格調的文章,不但沒有為他當年脆弱的自尊贏回一點同情,相反,他表現出來幼稚而又世故的一麵讓我深信當年老師沒讓女兒嫁給他是個英明之舉。

以書中作者的眼光看,我在70年代的時候不過小毛孩一個,自然不會有他們那樣閱曆和體驗。不過,有一件事,我是幹過的:看禁書、看手抄本。另外,爸爸有幾本畫冊,藏在床下的紙盒箱裏,也被我偷偷翻出來看過。記憶尤其深刻的是翻開一頁,乍一看,是荒蕪的沙漠,蒼涼寂寥,畫麵的主體是一個弧線優美舒緩的山丘;再細看,山丘居然是女模特的臀部,她全裸,俯臥,光線的關係,身體的其它部位都在陰影中…… 視覺上的衝擊感我現在都還記得,讓我意識到女人的身體可以如此曼妙、感性、美麗。

每個過來人都有自己的七十年代。

雖然回憶本身是個主觀行為,而且具有局限性,但每個人都把自己經曆的記下來,星星點點湊在一起,也能還原一部分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