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會的繁榮看信仰危機
文章來源: 玉舟2010-05-25 16:01:06


        來美國之前,並不了解美國很多小城的樣貌,踏上這片國土的第一個星期,就發現了其比想像中更為不同的地方。星期日的人們,裝飾穿戴整齊,一家大小,幾乎都走進了一座座大小不一的教堂。商店關門,街道清靜,唯有教堂裏麵人聲不斷,音樂繚繞,直到午後。這時很多間中餐館都會擠滿從教堂出來的用餐者,親朋鄰舍,AA製地享用他們輕鬆歡快的周日午餐,我永不能忘記這樣一幅和諧曼妙的圖畫。在這樣的城市中,各個宗派的教堂似乎比理發店更多。不由感歎,基督教信仰貫穿的美國,不愧是 One Nation Under  God!  心潮澎湃許久,似乎明白美國為什麽如此蒙福。

        從無神論充斥的中國大陸到“拜拜”風濃厚的台港澳,赴美的華人相信都會對美國民眾的信仰生活留有深刻印象。留學生們更是幾乎無一例外地接受過各個教會的接待或幫助。在比較大的城市裏,很容易找到說中文的教會,牧者的背景雖有不同,但普通話兼韓文、兼粵語、兼閩南話兼馬來語等等的確非常方便渴望用母語交流的同胞們。在那些初來異國為異客的日子裏,幾人的生活中沒有留下教會的轍痕呢?

        之後的日子,移民的生活可能是苦讀或打拚,可能是團聚的苦苦等候,可能是事業家庭的蒸蒸日上,可能是養兒育女的忙碌艱辛,也可能是全方位享受美國夢帶來的愉悅或重壓。相伴他們一程的幾乎都少不了教會,雖然很多人隨著生活日漸繁忙,優先考慮的次次更迭而漸漸離開了查經班和教會,但還是會有很多時候,參加教會活動是我們北美生活的一部分,有時甚至隻是因為孩子有玩伴或朋友在那裏。

        教會的繁榮在美國是完全受法律保護,受民眾支持,也受傳統約束的。教會的地位有時淩駕於政府之上,因為教會可以得到並影響人心,許多教會勢力強盛的地方,會眾說“NO”的法案是根本無望通過的。

        強大的教會成為很多人代代相傳的生活組成,也以它壯觀的風貌影響凡來就近的人們,改變著人們的固有觀念,吸收著更多的新人加入這洪流。

        然而,作為一名基督徒,有幾個問題無法規避:芸芸信眾之中,對信仰認真並實踐其信仰的人有幾多?對信仰概念模糊,對基督經曆寥寥的人又有幾多?遵循傳統往來教會,結交朋友的人有幾多?不難發現,教會的繁榮完全不代表信仰的興旺,教會的龐大與信仰的危機有時似乎在成正比地加增。這是幸與不幸?基督的信徒們是當喜或是當憂?

        我們不能不回歸神的話,看看教會的性質與地位。不必查考太多的經文,我們就可以看出,教會是寄居於世界的蒙召而出的人,教會不在乎形式而在乎生命,教會不屬世界,世界甚至無故恨惡並逼迫教會,為基督的緣故忍耐到底是我們的本分。對觀現今的情形,教會卻在世界裏長成了參天大樹,有飛鳥來棲息在上麵。教會生根了,定居了,與其它組織機構沒有什麽不同,卻失去了生命本質的味道。難怪這樣就少了無數患難逼迫,教會贏得了這世界的笑臉。當苦待和殺戮不能阻止福音傳揚時,歡迎和滲透成為仇敵更常用的武器,而有更多的人受不住這樣的攻擊。

        當今的幾十億人口中號稱有三分之一是基督徒,這的確令我們感到安慰,但是重生又在不斷長大的基督徒有幾多,基督的精兵有幾多,可以為主站住,與主一同爭戰,盡心盡意愛主的有幾多呢?!我們實在應當警醒,我們實在應當禱告,為著在患難中的教會,也為著在繁榮裏的教會。但願主釘痕的手親自引領我們走他在世界時所走的十架道路,這世界曾棄絕我們的主,它怎會歡迎主的門徒?基督的門徒是要從世界分別出來,不是與世界調和。我們若得世界的青眼,則無法兼得主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