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養孩子
文章來源: kellyinternational2013-10-20 10:01:56

我是個平庸的人,在平淡的日子中,以一顆平常心養著平凡的孩子。

女兒問我:“我能不能考上藤校?”我搖搖頭:“現在看來,考不上。”但是我緊跟著加上一句:“考不上也沒有關係。”

我不是個矯情的人。如果孩子有藤娃的素質,我沒有理由不對此有一點點的期望。 即使女兒的成績,從小到大都是班中最好的。但是以我對她的了解,讓我覺得這條路,她不一定能走得遠,而藤校也未必適合她。 因為她缺乏刻苦自製的學習習慣和深入思考的思維方式。

讓我更覺得驚心動魄的是,她的這種特質,主要來自遺傳。 雖然她 從小主要是我獨自撫養,她和爸爸在一起生活過的時間也就是生命的一小部分,可是她在學習的思維特性上已經明顯顯現出她爸爸的風格。

她的爸爸,自小聰明過人,16歲就考上中國的名牌大學。碩士畢業後留校,後又出國,以美國藤校經曆和博士頭銜讓家人寄予無限希望。但也是同樣的一個人,在四十歲的時候,轉換了他的人生方向。他海歸中國,再不願意從事任何研究的工作,而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匯入熙熙攘攘的找工大軍中。

在和他爸爸婚姻十數年裏,我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了他的無助和壓力。高處不勝寒。在藤校裏,隻有發現別人更聰明,更刻苦。競爭的壓力讓人窒息。這個世界,總是強者在說話。曆史,也隻有勝者在書寫。敗下陣的人,在動搖的自信和徘徊的自卑建築的心理牢籠裏,痛苦地掙紮。

我一直在想,他為什麽不早一點放棄一條其實並不適合走的路。但是後來我也慢慢地明白,徹底地承認失敗,是多麽艱難的一件事。他麵對不了家人,也麵對不了自己。更重要的,對於一個半輩子隻在象牙塔中呆過的人來講,除了念書,他也並不知道,還有什麽適合走的路。他沒有另外成功的體驗,讓他有勇氣,放棄正在走的越走越窄的路,直至窮途末路。

每個人的思維模式,多少和少時的生活經曆相關。我前夫也不例外。我的前公婆文化程度比較低,隻是籠統地認為念書好有前途,但對孩子的指點有限。在他們夫妻兩邊的親戚中,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算是比較差的。我前夫這一代,兩邊的親表堂加起來九個孩子,隻有我前夫一個孩子念書出色。這讓老人把所有未來的希望都寄托到我前夫一個人身上。

在我前夫考上美國博士後,他的父母,頓時覺得在親朋好友中揚眉吐氣,高調得不行。串親戚,擺筵席,在別人的羨慕嫉妒恨中洋洋自得。他們沒有預想到,當然以他們有限的學問見識,也不可能預想到,自己這麽引以為豪的兒子,正走在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上。我前夫隻是天資聰明,卻沒有書香門第的滋養,和他那些堂表兄弟一樣都很貪玩。他學習的唯一動力是為了父母高興,但是他自己並不是酷愛學問的那種人。

我前夫博士畢業的時候,我前公婆到了北美生活了三個月。親眼所見,讓他們第一次意識到,我前夫的一個博士學位,並不能夠幫助實現他們對生活的期望,比如養老,給另一個孩子創造條件等等。他們的心理壓力,表達出來,是對我前夫更迫切的成功期望。我前夫接到美國藤校的工作錄取函,他們支持我前夫拋妻別子地追求所謂的成功。他們既認識不到自己的孩子,將要和他一樣甚至更聰明的博士們競爭,也認識不到,如果沒有對科研的興趣,在研究這條孤獨的路上,我前夫實際上很難走得遠。

我前夫藤校,博士的光環也影響我的夫家對我的態度。剛結婚的時候,我前婆家對我很好。因為我的家庭條件遠遠好過他家,對他家在經濟上也一直照顧有加。但是我前夫一上了博士,夫家的態度就變了。總覺得我前夫娶了我是娶虧了。原來在他家裏做客是不讓我做家務的,但是後來不僅支喚我做這做那,如果對我做的家務不滿意,我晚上睡下後,也要把我叫起來補做重做。這些事情別人都很難置信,因為那是我們從國外回來探親短短時間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和前夫的看法不一致,夫家就說:“你信不信,我們能讓你老公休了你?”;我前夫決定放棄加拿大身份,爭取留在美國的時候,我並不讚成,除了覺得前夫並不適合走這條路,也不願意夫妻骨肉天各一方。但是公婆叫我閉嘴,說我一個考不上博士的人,沒有資格阻擋丈夫的成功。原話是這麽說的:“我兒子是美國博士,在哪裏都是人才搶著要。”當著我麵,教育前夫說:“一個成功的男人,有的是女人。”

我前公婆對孩子的期許和認識,讓前夫在他不適合的路上一直走了下去,而即使後來他自己也發現了,但是難以下定決心,改變職業方向。在糾結的N年裏,前夫的加拿大身份過期了;孩子在單親環境裏長大了;夫妻因為長期分居,漸行漸遠,成為陌路。

回想前塵往事,我心中悲憫,我前夫在那幾年,心靈上受了多大的煎熬。我前夫一直對自己的天資過人引以為傲,但是他在藤校裏失去了自信。自卑使他不和任何原先的同學同事主動聯係;我前夫為了安慰自己的父母,隻能欺瞞吹噓自己的情況,甚至扯謊來搪塞;孩子回國看老人的時候,我前夫連哄帶威脅地讓孩子不講實情。因為我曾經講實話被前婆婆以詆毀她兒子的罪名打傷過,在看老人的時候,我也不會戳穿前夫的謊言;最後前夫決定海歸中國,也決定讓孩子和我長大。在和孩子分離前,我前夫對孩子說了這麽一句話:“別說謊話。說了一句謊話,就得再說九十九句謊話來圓謊。”他唯一一次被孩子看到的眼淚,讓孩子永遠記住了這句話。

老人一直到我前夫失去美國藤校的工作海歸中國,才得知實情。我能想像老人所經受的心理打擊。以前老人是多麽驕傲這個兒子,哪怕在小區裏遇上點頭之交的鄰居,也要說說自己的在美國藤校的兒子和美國孫女。我前夫海歸後,親友來串親戚,老人都認為是故意看自己笑話的,躲出家去。那句“無論怎麽樣,父母還是父母,父母家永遠是家”,也就是一句話。這種情況下,我前夫在父母家裏無法呆下去,甚至比以前短暫回國時呆得還短,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尋找機會去了。

我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我們這些特殊的人生體驗,我能夠跳出狹窄的思維定勢,給她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空間,願意讓她有不同的嚐試,包括容忍她做蠢事。

我一點也不迷信藤校。我這些年到處漂泊,也算長了一些見識。意識到成功的人,必然有過人之處;而失敗的人,也肯定有致命的缺陷。 一個人最後過的生活,一定和這個人綜合的素質或者能力相稱,而不是一個名校或者學曆的金色招牌。
 
養孩子,還是需要平常心的。否則就是和自己或者孩子過不去。孩子某時某處有些相對其他孩子的優點長處,也沒有必要沾沾自喜。人生長了,笑到後麵的才是最好。善待對自己的孩子好的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孩子。
 
好的父母,一定真正能夠悅納自己。那些催逼孩子的父母,往往來自於對自己現狀的不滿意和對改變現狀的無力感。內心強大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樂觀自信的孩子。
 
我以為,英雄或者梟雄類的人物,不是父母培養地出來的,也不是父母的撫養任務。當我靜靜地觀察我的女兒的時候,我有信心她能過還不錯的普通人的生活。這樣我已經覺得心滿意足。作為一個平庸的母親,我有何德何能,苛求自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