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不惑,是否還要出國?
文章來源: 陳晚2009-12-30 18:15:36

這篇博文,是我欠網友的。2009年歲末之時,我一定要把債還上。不管我的觀點是否和您(們)的心意,算是筆拙心誠了。

我曾經收到過N位網友的來信。我把各位的問題集中一下,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就是這個:年已不惑,是否還要出國?

我的直接看法是,如果是為了自己,不一定非要出國。如果是為了孩子,或許還值得考慮。為了不太鋒芒畢露,我的這個觀點說得比較含蓄。含蓄之言,在大是大非麵前,基本就是廢話。唉,這可咋辦?看來我還得禮帽性地鋒芒畢露一下。

在美國,我看到過多位四十幾歲出來的中國男人。折騰幾年後,他們最後都選擇了回國。說實話,如果隻是為了短期進修,出來看看,沒什麽壞處。進修幾年,好歹你和外國同行們接過軌了,之後你再殺回去,你還是個愛祖國愛人民的海歸同誌。

四十幾歲的人,如果你想砸鍋賣鐵來美國,優勢並不大。即使美國人不歧視你的年齡,估計你自己的底氣都不足。粉碎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不僅需要冒險精神,而且還需要運氣。

實事求是地講,放棄國內的功名來美國,確實有一定的風險。與其如此的患得患失,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你幹脆就別把美國放在眼裏。在國內,你該當主任當主任,該當博導還當博導。

不久前,我遇到一位國內的博導在美國給美國老板打工。從他的言談話語中不難看出,不僅他自己屈尊於人,他太太處境也不佳,他孩子在美國高中的功課又跟不上。好好的一家人,活生生地在美國受洋罪。在我看來,這樣的家庭來美國,就不是最佳選擇。

四十幾歲的人,一般在國內都小有成績了。一不小心,還能混得像宋思明似的。這樣的棟梁之材來美國,通常會受到美國教授的一些甜蜜誘惑。比如,給你辦綠卡啦,給你提助理教授啦。

美國教授的承諾,可信度到底有多大,這是因人而異的。以生物係為例,某些美國大教授手下會有受他掌控的小教授為他賣命。這種傀儡式的小教授,很像國內流行的二奶。有“二奶”幫襯的大教授,氣派,容易讓人刮目相看。但“二奶”是否能轉正,“二奶”轉正的幾率有多大,那得看“二奶”的造化了。尤其是當有“小三”威脅時,這些小教授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我認識的幾位華人小教授,他們要麽回國了,要麽自己獨立單幹去了。和大老板從一而終的小教授,我見得不多。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小教授沒有轉正的可能。不過,四十多歲的人出國,放棄自己在國內的正房地位,來美國做這種“二奶”式的小教授,是否值得,一定要深思熟慮。

如果是二十年前,即使你五十歲出來或許都值。但如今世道變了,四十歲的人來美國重新開始,即使是為了孩子,也需仔細斟酌。我認識幾家跨洋兩地分居的家庭,主人公都是四十幾歲才出國的人。來美國幾年之後,男人回國當海歸,太太和孩子在美國留守。他們的家庭生活雖然很熱鬧,但尚有缺欠。

我為什麽這麽說呢?太太陪孩子在美國讀高中,苦累不用說,要是老公在國內遇到海藻類的人物,那該怎麽辦呢?再好的夫妻感情,也架不住年輕女孩兒的投懷送抱。從家庭穩定的角度來看,四十幾歲的人兩地分居,肯定不會是小別勝新婚了。婚姻的七年之癢過後,兩地分居的十七年婚姻,該渾身起大包了吧?

不惑之年,是否要出國?這個問題肯定沒有明確答案。既然到了美國,就有家庭成員或留守或回國的各種可能。為了家庭的穩定,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自己的事業,這個年齡段的同誌們辦出國,應該謹慎為好。

我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還有一些來信,暫時沒時間回複。很抱歉,來年再說了。昨天我收到一位國內大學生的來信,他說他讀了我90%的博文,現在正在申請美國大學。衷心祝福這位同學!

最後,祝大家新年愉快。

 

12/29/09  11: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