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金融危機 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的真知灼見
文章來源: 起時2009-12-06 18:10:24

數月前,在網上看到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的一篇題為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的文章,這是他於今年二月份在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的發言。這篇文章發表後,在國內經濟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引起了激烈的辯論。我看到這篇文章時,也有點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因為在去年金融危機發生後,你可以看到,聽到無數國內外經濟學家,金融學家,著名人士發表了無數有關金融危機發生原因的文章,演講,采訪,探討到底是什麽造成了這次百年一遇的危機。從一開始的對次貸借貸人的指責,房貸公司放鬆借貸原則,到後來譴責評級公司弄虛作假,華爾街的貪婪,高杠杆,大規模殺傷武器的金融衍生品,甚至還有一些西方人士對中國人過多儲蓄的指責。但很少有人對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作出總結,大多數人指出的隻是一些技術方麵的,或者表層的原因分析,而後根據這些表層原因提出一些建議性的技術修改,像從嚴放貸標準,限製銀行高杠杆,對OTC 金融衍生品進行監管,等等。但這一切結論,建議,其實都不如張維迎在發言時指出的 理解危機可能比簡單出對策更重要及“這次危機與其說是市場的失敗,不如說是政府政策的失敗那樣直接指出危機根源,並據此提出針對性建議般有效。雖然已近年底,但自此文章發表以來,各種言論,經濟發展趨勢越來越證實張維迎這個中國經濟學家的論點的正確,所以把它在此“掛”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張維迎在發言時直陳這次危機與其說是市場的失敗,不如說是政府政策的失敗;與其說是企業界人事太貪婪,不如說是主管貨幣的政府官員決策失誤。像美國政府對兩房的擔保,直接幹擾了房產市場的正常運行:“政府擔保之後,放款人不再擔心借款人的資信好壞和還款能力,借款人知道被擔保之後也就開始放心借錢。”還有,張維迎還根據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金融政策如何影響市場投資的角度,指出“美聯儲實行持續的低利率政策和信貸擴張,市場信號扭曲,原本不該借錢的人都開始借錢,原本不該買房子的人都開始買房子,原本不該投資的項目開始投資,由此,房地產泡沫和股票泡沫急劇膨脹。次貸危機就是因為在低利率和房地產泡沫的誘惑下,不該借錢買房的人借錢買房,但它是導火線,不是經濟危機的根源。當利率信號被政府扭曲之後,無論金融資產還是實物資產,定價機製都失靈,比如,股票的市盈率不再是判斷股票價格合理與否的合適指標,因為利潤本身是扭曲的。利潤是扭曲的,因為產品價格是扭曲。這與放鬆金融管製無關。”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聯儲的長期錯誤金融政策,是導致這次危機的根源,次貸危機發生隻是危機的導火線。

評注:我在這裏想補充一點,我們從前在經濟課本,曆史書上學到的所謂資本主義“繁榮-衰退”周期,使許多人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經濟製度下的必然規律,但是如果你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周期”,其實是人為的,是由於美聯儲錯誤金融政策,利率政策造成的人為周期。因為在自由市場原則下的資本主義經濟,根本不會造成這種全國性的,影響所有產業的,同樣時間裏發生的“虛假繁榮-泡沫破裂-衰退蕭條”的經濟周期。所謂的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理論,其實是對這種錯誤經濟,金融政策的掩蓋和托詞。

還有,危機發生過什麽是最有效的辦法?張維迎在發言時給大家重新回顧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的曆史,指出了大蕭條後為什麽危機會拖了很長時間,就是因為危機開始後政府幹預太多了。現在有人講是羅斯福1933年的新政挽救了美國經濟,其實羅斯福沒有多少新政,羅斯福的政策在他的前任胡佛手裏都早已開始實施了。現有的大量證據證明,美國政府加大公共工程投資,提高關稅,限製工資的調整,都是在羅斯福上任之前進行的,所以導致了失敗而且張維迎還用日本90年代的經濟蕭條作了比較,1990年後日本政府的救市政策的失敗也說明這一點,零利率政策和大量的公共投資並沒有把日本從蕭條中解救出來。

張維迎還指出了政府救市的利弊,我們今天的救市能不能成功呢?我想也可能會有短期效果。但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什麽?是市場自身的調整,政府救市的結果可能延緩了市場的調整。打一個比方,現在的經濟就像一個吸毒病人,醫生卻給吸毒病人開的藥方是嗎啡,最後的結果可能會使問題更嚴重。過度的投資,可能用不了多久,經濟又會掉下來,可能掉得更慘由此,我們可以比較今天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後的救助政策,及美聯儲的貨幣寬鬆加印鈔政策,隻能進一步延緩市場的自由調整,從而促使下一次更大危機的發生。

文章中,張維迎還表示有人把這次經濟危機歸結於市場失靈,特別是經濟自由化導致的結果。確實,危機出現後,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幹預政策已經開始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但事實和邏輯分析表明,這次危機與其說是市場的失敗,不如說是政府政策的失敗;與其說是企業界人事太貪婪,不如說是主管貨幣的政府官員決策失誤。在我看來,這次危機也許是複活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徹底埋葬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機會他在此重新比較了凱恩斯經濟學和奧地利經濟學的分歧,和為什麽凱恩斯經濟學能夠將奧地利學派邊緣化,並占據主流地位幾十年,因為簡單的說就是,凱恩斯主義為政府幹預經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論依據:需求不足,市場失靈,解決的辦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場,增加需求,從而使經濟從蕭條中走出來。而奧地利學派認為,蕭條是市場自身調整的必然過程,有助於釋放經濟中已經存在的問題,政府幹預隻能使問題更糟。事實上,如果不是胡佛政府的幹預(包括擴大公共投資,限製工資下調,貿易保護主義法律等),那次危機(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不會持續那麽長時間。所以,政府特別喜歡凱恩斯主義

而且,本人作為本人就是經濟學家的張維迎,還稱如果凱恩斯主義是對的,政府就會為經濟學家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如果說奧地利學派是對的,經濟學家在政府就沒事幹了。因為他們主張不幹預,市場會自身調整。經濟學家也是利益中人由此可以聯想到美國當今的經濟學家們,雖然自從1968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在總共62位得獎人中占了42名,但有幾個在危機發生前對此作過預警? 反而在危機發生後,繼續為美聯儲的錯誤政策進行辯護,我想這大概和這個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由中央銀行讚助分不開的。請看我的博文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由中央銀行資助的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0&postID=18112

最後,張維迎還為中國作為大國的崛起作出了令人鼓舞的預測,作為中國人,我們不必那麽悲觀。中國經濟的潛力還遠沒有釋放出來。1929年大危機之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也許這一次大蕭條,就是中國的機會。1929年之前,英國是經濟強國,英鎊是國際儲備貨幣,但英國是債務國,美國借錢給英國,因為英國要維持他的帝國隻好從美國借錢。今天,美國是經濟強國,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借錢給美國。也許1929年危機之後世界格局的變化能夠在2009年危機之後再次出現。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哪怕五十年,中國也許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次危機對於中國可能也是一個好的機會。所有大國的崛起都是某種機會造就的確實,今天美國仍然危機重重,如果繼續以往的錯誤政策,那下一次的危機更能會更為嚴重和帶來更大的破壞。所以我們一方麵希望美國政府能夠仔細聽取那些講實話真話的真正經濟學家的意見,調整錯誤的金融政策,重整美國的產業結構,和真正幫助中小企業複蘇,和就業,才是利國利民的長遠政策。另一方麵,中國的今天雖然還是有很多不合理的政策和地方,但讓我們相信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潛力,去努力克服眼前的一些困難和短視,和製定符合民族繁榮的長遠政策,才能實現人民富強的真正崛起。

這裏是張維迎教授的原文網址:

http://finance.sina.com.cn/20090217/10345864499.shtml

還有,今年四月份時,美國奧地利經濟學家Thomas E. Woods 也出版了一本叫“Meltdown”的書籍,對這次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進行了詳盡的探討,裏邊的分析有許多和張維迎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這本書一出版即上了紐約日報的暢銷書頭版。我在另一篇博文金融危機發生的深層分析中對此書作了介紹,有興趣的可以去找這本書閱讀: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