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豁達開朗舍得放棄的長壽老
文章來源: mzl98762015-07-29 02:23:59

看到一個新老人標準說的如此之好,很是感慨,那就是:八十歲的年齡,七十歲的模樣,六十歲的時尚,五十歲的包裝,四十歲的追求,三十歲的理想。還有一段老年謠將更有趣;六十歲老人比較小,七十歲老人滿街跑,八十歲老人沒覺著老,九十歲老不眼花來耳靈俏,上了百歲我任然是精神好的不得了。坦率得講,人人都夢想成為這樣長壽的老人,然而真正欲達到健康而長命百歲,前提則是,一定要具有豁達而開朗舍得放棄的平常心態。

要想做一個豁達開朗的人,就得純正真實,寬容隨和,明智開通,瀟灑從容,名利淡泊。說白了道理人人都懂,然而真正做起來可能很難,但是做事情隻要有毅力,有堅守之心,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經常“吾日三省吾身”,這個境界並非是望塵莫及的。

豁達的人到哪裏都受歡迎,因為一個思想獨立、豁達開朗的人,與其交往,人會有一種舒服而自然的感覺,會被他所感染,從而也希望自己能做一個豁達的人。所以說,豁達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

學會豁達,就要學會淡泊,甘於寧靜,甘於平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以位卑而自賤,不以平凡而傷痛,拋卻急功近利之欲望,摒除胡思亂想之雜念,踏踏實實自自在在做事,誠誠懇懇坦坦蕩蕩為人。同樣學會豁達,就學會待人,學會包容,學會信任,學會溝通。用一種不加任何雜念、不摻任何水份的純真去待人接物處事,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用於助人、樂於奉獻,甘於吃虧,能容人之長,能寬人之短。

用誠摯、善良、達觀、幽默、詼諧的積極心態去注視自然界裏的高山流水、清風明月,去捕捉生活中真摯善良及唯美,體悟生命中的那份超然與壯麗、閑淡與雅適、溫馨與默契、深刻與凝重,喚起對生命的虔誠與渴望、珍惜與眷戀。一代楷模曾國藩大人曾告誡下屬: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豁達是一種謙虛,是一種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的大智若愚,豁達的人永遠瀟灑、坦蕩、熱情、開朗,不卑不亢,豁達的人擁有的快樂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然而,儒家思想認為豁達是一種氣宇軒昂的風度,同是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又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心態,也更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思想境界。 擁有豁達,便擁有了一種淡泊寧靜的高雅,一種榮辱不驚的從容,一種善待人生的寬宏,一種不畏艱難的抗爭。擁有豁達,便擁有了天空般的明淨高遠,擁有了大地般遼闊後重。擁有豁達,便擁有了一個風流不羈的自我,擁有了一個成熟而純真善美的人生。

善待自己最優選擇是善待他人,善待他人最好之妙方是寬容他人。生活中,寬容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讓大家更好地溝通,彼此多一些體貼和知心的關懷。同時要大氣,有舍得忘我之仁善心態。有舍方才有得,我們舍得笑容,得到的是友誼;舍得寬容,得到的是大氣;舍得誠實,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麵子,得到的是實在;舍得虛名,得到的是逍遙;舍得施舍,得到的是美名;舍得放下,得到的是自在。
   如果我們真正做到寬容豁達,然而給自己留下的將是一望無際寬闊浩瀚的天空,我堅信隻要我們持持以恒做一個豁達開朗舍得放棄的人,長壽老離我們恐怕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