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3)我把你好有一比呀。。。石柱書簽
文章來源: MichaelC2010-07-24 07:40:30
作者:麥克西
www.MichaelCBlog.com

讀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人會說,這一集是花鼓戲版本的張家界。

從張家界回來,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將張家界看到的景色和其他我去
的中國名山比較。在過去30年裏,我去過桂林/陽朔,南嶽衡山,安徽黃山和陝西華山。
在傳統文化裏,對中國的名山有這樣的描述: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壯,陽朔之
美,峨嵋之秀等等。還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和“看過黃山不看山”的說法。在我心目
裏,我一直認為,衡山、華山與黃山、桂林在不同的級別上,而桂林和黃山的確是中國
最具特色的山景。現在我把張家界和桂林、黃山放到同一水準。那張家界和桂林與黃
如何比較呢?

桂林和黃山之所以那麽出名主要是因為那裏的山“長”得很特別。桂林的特點是重疊的
山巒,山不高,但連在一起像起伏的波浪。黃山高大很多,形狀非常怪異(其實華山有
些類似,但華山的景點範圍相對少很多)。相比之下,張家界最大的特點是那些鬼斧神
差的石柱,也許是世界獨有的地質現象(至少在規模上應該是第一)。這些石柱有100-
200米高,直徑在10-60米。站在他們麵前,的確讓我們驚歎大自然是如何把這些石
“磨練”成這種形狀。望著這種特別的懸崖峭壁,我心裏嘀咕:攀岩愛好者有福了。

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才能把我所看到的張家界景色特點用攝影的方式最好地表現
出來?在第一集裏我試過“中國水墨畫”的方式,第二集采用了“水彩畫”方式,但仍
覺得不過癮,體現不了張家界“石柱天驚、”“頂天立地”的感覺。這裏我使用了長條
形的“書簽”方式,希望能用這種特殊的幾何更確切地反映我的感受。長幅的形式或許
可以更好地體現那些“石筍”的高傲、堅硬、巨大、挺拔,更準確地反映他們之間的秀
麗、清幽、依賴、守望,更恰當地勾畫出那些長他們身上的古鬆,更清晰地描繪年代和
風雨給他們留下的顏色、雕刻和其他種種痕跡。或許,這種方式可以幫助給每個石柱做
個記錄、編上號、起個名字,相當於給他們畫個肖像,方便今後的觀察。最希望的還是
通過這種形式讓那些尚沒有去過的讀者也能體會到我的所見,讓那些已經去過的朋友能
重新親臨其境。

以下一共20個圖片,分成五個四幅組圖,最後一套嚐試黑白,並用了不同的色調。歡迎
告訴我你最喜歡的3-4張,方便我以後綜合一下縮減成12張左右。謝謝觀看、留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張家界第一集:雲霧繚繞的中國水墨畫
張家界第二集:青山白雲的水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