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打的不是野豬,是寂寞(圖)
文章來源: MichaelC2010-03-26 10:49:23
 
作者:麥克西
 
我不喜歡打獵,在打獵王國德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從沒有嚐試過打獵的滋味(釣魚、抓螃蟹除外),理由是我認為那是很殘酷的一種活動。現代人的生活裏到處到可以買到肉吃,用真槍實彈去見血殺生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喜歡打獵的朋友邀我去玩,我都反過來勸他們不要去如此殘忍。我對他們講,看過電影“Bambi”的人一定不會再去打鹿,看過“Babe”電影的人應該不再去打野豬,看過“Winnie the Pooh”的人一定不會去打野熊。規勸的結果是,他們不再在我麵前提起打獵的事。
 
2010年2月的一個周末,我們邀請一些湖南老鄉在我家小聚。吃完晚飯,我們圍在餐桌上一起聊天。其中一位我不熟,他坐在中間,講起了打獵,聲音很洪亮,談起他的種種打獵經曆,滔滔不絕,甚是熱衷的樣子。後來我知道他叫Z先生,今年40歲,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在是位電腦工程師。他來自湘鄉/湘潭,也許在北方住過,有些北方人的豪爽。
 
聽到他那麽熱衷地談起打獵,我自然給他澆了一點冷水。也許他意識到我的抵觸情緒,開始講述他的故事。
 
原來他的太太在兩年前因白血病去世。她在懷著他們的第二個孩子的時候突然發現白血球數量急劇下降,用藥控製住以後,小孩子安全生下來。後來,她的情況一度也有些好轉,但一年以後又複發。換了骨髓以後有些穩定,但長期用藥對她的內髒造成了很大的損害,最後因為腎功能衰竭,她走了。可以看出來,Z兄弟對他太太一片真情。他感歎地說,他太太真勇敢,在治療的過程從沒有抱怨過。對他們的兩個女兒也是愛護有佳,把她們的生活安排得有條有理。
 
在照顧他太太的兩年裏,他的生活一直非常緊張,除了上班就是跑醫院、看醫生,每天都對她的健康抱著一線希望。她走了以後,生活突然出現一個大真空,沒了緊張,沒了希望,沒了目標,手頭上忽然有很多的時間。他一下子沒有辦法適應這種沒有她的生活。後來,有幾個喜歡打獵的朋友邀他去打獵,他欣然試了幾次。他發現在野外,等待獵物出現的期待,追隨獵物不斷射擊的激動,打到獵物後的興奮,讓他完全忘記這段生活的煩惱,慢慢重新找到自己在生活裏的角色。
 
這時,我明白了,原來,他打的不是野豬,是寂寞
 
那晚的派對完了以後,我對我的LD講起Z兄弟的故事,她也赫然明白起來。原來整個晚上,有很多小孩在樓上樓下玩耍,其中幾位媽媽跟在自己的小孩的後麵,一會叮嚀吃東西,一會囑咐穿夠衣服。但她注意到有兩個女孩跑進跑出,卻沒有媽媽管著她們。後來,其他小孩都走了,剩下的大人還在客廳聊天。兩個小女孩跟著我的LD唱起了卡拉OK,一點也不陌生的樣子。雖然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她們的聲音很洪亮、好聽,我們在客廳裏聽到她們的歌聲,還停下我們的交談,一片讚揚聲。原來他們是Z兄弟的兩個千金,一個6歲一個9歲。大部分時間都是她們的爺爺奶奶帶著,正好這個晚上,爺爺奶奶沒有來。
 
領導說,應該盡快給這兩個小女孩找個媽媽。我點點頭回答,也應該給他們的爸爸找個堂客,有人管著,他就不再去打獵了。
 
聚會結束,老鄉們決定,下次Z先生打個野豬回來,老鄉們再聚餐一次。我既沒支持也沒有反對。
 
3月初,電子郵件裏傳來佳音,Z兄弟果然打到一頭200多磅的大野豬,相約在一家湖南人開的餐館聚會吃野豬肉。我倒真希望他隻是去Kroger或Fiesta走了一趟,買了頭野豬回來。
 
聚餐那晚,居然來了100多人。品嚐野味的同時,談笑風生,好不熱鬧。有人建議每個人用自己的家鄉話講幾句話,結果湖南各地方言加上長沙官腔混雜在一起,真是“老鄉遇老鄉,一起憶家湘。”

我這個很少吃豬肉的人也忍不住吃了一碗。口味的確很好,很香,與平時人口飼養的肉類有明顯不同的口感。吃完以後,我自己安慰自己:
 
我們吃的不是豬肉,是友情
 
(1)帥哥和野豬。夠恐怖的吧?有幾位老鄉看了這個照片以後決定不來參加野豬聚餐。


(2)野豬聚餐,聚餐野豬,豬聚野餐,還是野聚豬餐?

(照片由LXM提供)
 
有意認識Z兄弟的朋友,請與本文作者聯係,directron1 @ yahoo.com.。我會把他的聯絡方式告訴您。
 


  • 花季 2010                  
  • 休斯頓的湖南辣妹子
  • 發現上海:居高臨下
  • 發現湘潭之一:湖南臘肉
  • 發現湘潭之二:街邊小吃
  • 發現湘潭之三:冬裝寶寶
  • 發現湘潭之四:各行人物
  • 發現湘潭之五:走進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