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家屬的經商與溫總個人的追求
文章來源: 玄野2012-11-01 12:20:24

溫總家屬的經商與溫總個人的追求

玄野

紐約時報刊登的關於溫家寶家屬從商發財的秘聞以及其後國內派係的海外發言人爆出的所謂中央消息人士傳遞的內幕,在海內外華人中掀起驚濤駭浪,堪與時下美國颶風一爭鋒芒。這本應該淡然處之,算不上醜聞惡行的事情居然能造成這樣大的衝擊,原因何在?就在於國人對錢的過度關注。不顧他人死活而肆意斂財的人有這個問題,玩內幕交易坑股民的人也有類似問題,擱置一切生命的需要為國家民族積累財富的老一輩是這樣,忘我忘家工作為自己事業打拚的當代人也是這樣,看別人花天酒地自己內心失衡而要求均貧富的人更是這樣。

首先,我們看曾經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並為所有東方人耳熟能詳的傳統理念如何界定。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從當代國人的表現看,民眾的仇富仇官心理是錯誤的,但是應該諒解,因為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本就是人性中比較難以達到的境界。富裕階層中紈絝子弟的無狀行徑則不容寬恕,因為富有而不驕傲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我們考慮到那些橫行於街市的人絕大多數是青少年富二代這個事實,我們就應該將指責的矛頭直接對準其父母長輩,責其在教導上的失職。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從這段論語中,我們能體會到子貢和孔子的境界差異。子貢的話基本還是人在與物欲誘惑的拚搏中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停留在道德信條層麵。孔子的話已經是人超越物欲的羈絆,而暢遊於精神世界了。孔子的這段話並沒有涉及到靈魂解放狀態下應如何行事的細節問題。

溫總是個追求理想的人,是擁有權力之後希望對達成社會秩序做貢獻的人。但是,有一點他做得不好,就是過於執著於理想的追求,在處理和家人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上缺乏智慧,導致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欲速而不達的尷尬結果。追求理想是個人的境界,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妻子兒女和同事下屬。比如說,他妻子很可能無法做到象他這樣淡薄名利,導致夫妻關係緊張而在出國訪問時從來都是隻身前往。其實,這並沒有那麽必要,夫妻關係首先是人對傳統生活方式的認同與歸順,而不是證明二人必然的誌同道合。隻要不作惡,誌趣不同應該不影響夫妻形象,因為家庭這一概念和精神靈魂追求並沒有從屬關係。同樣從這一角度出發,不同信仰的人同居一個屋簷之下應該不構成任何必然的矛盾。信仰是個人的事情,絕對不是家庭的事情。世界上的靈魂的集合構成的是離散空間,任何兩個相異靈魂間的距離都是一個恒定的常數。靈魂是信仰的基本組成單位,所以信仰中家人之間的距離並不比陌路人之間的距離近。人不能要求陌路人皈依到自己的信仰和精神追求上,當然也不能這樣要求家人了。靈魂和信仰是自己最終的歸宿。你要尊重別人的追求,不管他是俗到酒池肉林,還是雅到清風明月,都給對方足夠的空間。可以勸解探討,不能強迫與鄙視。這樣的策略可能更容易說服別人轉向精神上的追求。顯然,溫總在儒家的積極治世方麵太多執著,在道家佛家方麵的超脫稍顯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