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瑣憶3--街坊四鄰[三]
文章來源: 七葷八素2009-06-17 09:08:08



我家山牆正對著,胡同路北,是個大雜院兒,住著大約十幾戶 。房產主姓Y. 在早的北京,房子大多是私人的。小,就自己住,像我家;大,自己住一部分,其餘的就出租。以前有句話:窮養孩子,富置宅子。在京城奔吃,有工作,有穩定的收入(雖然是低工資,可物價也便宜),再攢倆錢兒,置個宅子,小民的生活也就這樣了。好不好?也好也不好,有些人靠著祖上留下的房子,專吃瓦片兒錢,自己什麽都不幹,所以京城內遊手好閑的大有人在。這些大爺,兜裏有倆子兒,到不會去吃喝嫖賭,反正什麽新鮮就玩什麽了,那時照相最燒錢,就想著法的玩兒照相。自行車也不多的時候,來個荷蘭的登錄普,英國的三槍,也花不少銀子。(自行車我知道這倆特有名,是否張冠李戴,不敢保證啊。知道的,告我,謝謝先)反正月月有房租,不愁沒的花。

再來說那個大雜院兒。Y老先生應該是個做實業的。我記得大人們說他是開鐵鋪的,工廠啊!資本家。家裏兩兒一女。太太不上班。隱約記得Y老先生還是有二房地!這都是聽大人們說。公私合營,Y老先生的廠子也歸了公,人哪,也就成了上班族。

這個大雜院兒門洞很大,有一間房子那麽大,院子比較低窪,穿過門洞,要下幾層台階才能進到院子裏。門洞兩邊各有幾間南房。左邊一家,右邊一家。左邊一家幹什麽的不知道,有兩個女兒,小女兒因為小兒麻痹,鬧得腿瘸了,很可惜。

右邊那家,掌櫃的是小業主,山西人。現在說來,人家那時有個酒吧呢,就在離我們胡同不遠的大街上。叫大眾酒店。當然,一合營,也是公家的了,這位姓T的掌櫃的也成了國家職工,不過我們依然叫他T掌櫃的。他孩子不少,算算六個。有一個中學時成了我的同學。要說山西人就是有經濟腦袋瓜子(古來晉商最為有名),自然災害那會兒,他家養兔子。兔子繁殖的很快,幾個月就是一窩。因此,他家和我一般大的男孩子,放了學,第一件事兒就是出去撿菜葉子,回來喂兔子。他家的兔子窩,兩層呢。白白的兔子,小紅嘴兒不停地在那兒吃啊吃。可愛,就是味道不大好,一走近T家,就能聞見一股阿莫尼亞的味兒。

T掌櫃的房子前邊是個跨院兒,裏麵有東房和西房,住著兩家:一家W家,就老兩口,老頭兒說是登三輪兒的,可是人絕對不像幹那個的“板兒爺“。後來聽說(文革)老頭在國軍裏服務過一陣子。他們有兩個女兒,都不在這裏住。長得很文靜呢。另一家也是姐弟六人,X姓,男主人在衛生局燒鍋爐,女主人在天安門前的清潔隊工作。這一家的老四以後也成了我的中學同學,就在一個班裏。六九年吧,光榮的入伍參軍了。這老四根紅苗正呀,所以中學時就成了我的班長,紅衛兵裏還有個什麽職務。

和這個跨院相對的,在西邊也有個院子。裏麵的房子刀把形,住著三戶。有一戶就是 房管局的管理員,那時覺得他權利特大,老穿著粗呢子的四個兜的中山裝。這家不是老北京,說話有口音。是哪兒的,我也不知道。家裏有三個孩子,最小的本來不錯,不知什麽時候起,突然學了壞。最後鬧到勞動教養去了。那個院子裏還有一家,老三和我是同學,上山下鄉時,沒他什麽事,可他也堅決要求去了東北。他有一句話,我現在還記得:我特不願意在這個家呆著。什麽家,能使孩子都不願意呆?他的弟弟好像也是進了局子,吃了好幾年小窩頭兒。

再往裏,進最裏麵的院子之前,有個偏房,住著一戶人家。男主人腿腳不好,是那時的個體戶。工作是縫補鞋子。工作地點就在街上,我家隔壁的胡同裏。每天早上,都見他拉著一個小車兒,冬天車邊掛著一個小爐子,穿過另一條小胡同,去到他的固定的地點擺攤兒去。中午時,他的太太就拎著個飯盒給他送飯。他有四個孩子。老大老二是閨女,老三是個兒子,但傻,常常一跑出去就是幾天;後來跑出去就再也沒回來。老四也是個兒子。家裏很寵老四,說一不二,結果,長大也折進去了(監獄)

要說這大雜院就是良莠不齊。幹什麽的都有。那裏院兒住著的,和外邊這些小家小戶的就截然不同了。裏麵的院子很大。哦,進裏院之前,還有個門洞,這個門洞有兩間,一間是過道,通往後院;另一間是房子,還住著一家人。那家人的皮膚黑,不是一般二般的黑,黑的在臉上找不到紅嘴唇,所以我們都管他家的男孩子叫黑小子,女孩子呢,當然是黑丫頭了。男主人好像是一家百貨商店的售貨員。

盡裏麵,東西北三麵都是大瓦房,前有廊後有廈。東房和西房,是這個院子的owner ,Y老先生一家住著;都是一明兩暗那種。他家門前,養著好多小金魚兒,還有一盆盆的荷花。小時常見Y老先生,拿著抄子,挎著小桶,騎著自行車撈魚蟲去。北房又高又大,要上幾層台階才行。東西各有一個月亮門兒,裏邊是個小跨院,跨院裏邊有耳房。這北邊五間大北房,加上東小跨院的耳房,是兩姐妹住著。都是教育界人士。一個在師範教鋼琴;另一個是重點中學的校長。在這大院兒裏,一棵海棠,一棵柿子,東西跨院兒裏都是棗樹。擔任校長的這位,先生也在教育界,是哪個學校的教務長。高級知識分子了。他們有一雙兒女。年紀和我相仿。那位彈鋼琴的,有個兒子,後來上了清華。再後來聽說從政了,前兩年還率團來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