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短宣(8):北京的校園團契和家庭教會
文章來源: 愚風2010-11-09 06:56:16

十幾年前,我曾在北京一個校園裏的教工宿舍暫時棲身。如今重回北京,剛好了解到在那裏有一個學生團契。星期五晚上,參加了該團契的聚會。聚會在一個弟兄家裏,是二室一廳的小公寓。一進門兒就感到特別親切,就像回到了自己的校園團契。弟兄姊妹和慕道朋友加起來有十幾位,都很年輕,多為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帶領敬拜的弟兄已經畢業,正準備申請加拿大的神學院。另外,還有三位美國同工在那裏服事,一個弟兄兩個姊妹,也都很年輕。看得出來,他們很愛主。北京的生活質量與美國差別實在很大,美國弟兄本來身體很好,在北京生活幾年後,很容易感冒,扁桃體經常發炎,每天晚上騎電單車頂寒風回到近郊的家裏。若不是基督的愛,沒有人會付出這樣大的犧牲。最近,學校派政治課老師進行專門講座,提醒同學們注意,有人利用宗教進行和平演變,校園福音工作遇到特別阻力。弟兄姊妹就在校園地圖上,標上福音的旌旗,為學生的靈魂恒切禱告。

大家先給了我一個機會,與他們分享我信主和在美國校園傳福音的經曆。然後請北京某家庭教會的一個弟兄作關於團契生活方麵的教導。我聽了很受益,等弟兄講完後與他進行了很好的交通。原來,該教會是北京一個規模較大的家庭教會,周日聚會人數已達九百多人。由於政府不給他們注冊,沒有辦法建自己的教堂,隻好租用賓館的會議室。三百人一堂聚會,每主日分三堂。曾有一段時間,政府擔心他們規模太大,讓賓館業主與他們解約;教會就改在露天聚會。這樣一來,政府更擔心,又轉而默許他們租用賓館。現在,教會也意識到,政府其實可以對話,就以更靈活的辦法與政府溝通,化解他們的擔心,爭取他們的理解和信任。

其實,政府不願意放開家庭教會的公開活動,可能有兩方麵的顧慮:改革開放之初,主要是怕西方的和平演變;99年後,又怕家庭教會發展為與政府對抗的政治勢力。現在,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斷考察,總的看政府對家庭教會的認識和態度也在慢慢轉變,處理方法也更靈活實際。比如,聽考察過溫州教會的一位弟兄說,溫州人辦的家庭教會比較注重與政府溝通,加上溫州人善於企業經營,對發展經濟有貢獻;政府就默許溫州人在各地建教堂,隻是不能借給其他家庭教會使用。

求主使我們的政府有敬畏的心,明白真理和真理的權柄,不濫用權力;也求主賜給教會領袖以智慧,讓他們在持守真理的前提下,尊重政府的權威,與之建立互信,並且謙卑走十字架的道路。以基督信仰促進和平發展,是國家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