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 or LAC)
文章來源: jty2015-04-04 12:06:37
我喜歡liberal arts college (以下簡稱LAC), 可是為什麽呢?和綜合型大學比,有什麽優勢?

我認為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1. LACs 的水平參差不齊,其中的Top LACs 並不比Top University 差。據我所知,Top LACs的畢業生上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的很多。當工程師的也不少。我的一個朋友,兩個女兒都上了Wellesley, 後來都念了醫學院。 我妹妹在的計算機公司裏有好幾個Wellesley的畢業生。

2. 選擇對孩子適合的LAC要花費更大的功夫。據我所知,top 20都不錯,雖然幾個top學校各科很全麵,比如Amherst, Williams, Swarthmore, 還有Wellesley,但其他學校有的偏理,有的偏文,要搞清楚。

3. 對於性格不太成熟,或獨立性不太強的孩子,LACs 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環境。小班上課不僅提供了和教授交往的機會,而且多數的教授講課質量高,教學以啟發式探討式為主。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對剛離開家而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把握的孩子們,影響是很大的。相比之下,大的universities的教學要差一些。我在哈佛念PhD時,當過TA, 聽過大一和大二的生物課,帶過小班,批過考卷。我們這些TA自己還有一大堆功課(都是剛進校一、兩年的學生),TA當得糊裏糊塗。教授講完大課就走了,課講得並不怎麽樣,學生全靠TA輔導。別以為哈佛的學生都是天才。其實考試得滿分的並不多,不及格的也不少。哈佛這樣的學校猶如汪洋大海,全靠學生自己遊泳。如孩子的自學能力很強,很清楚自己要什麽,那麽這樣的大學提供了非常廣闊的資源。學生見的世麵也廣一些。但從學知識和培養思考、分析能力的角度,Top LACs 是非常出色的。比如Wellesley的生物、化學、物理課的實驗課都是教授親自帶,內容生動有趣。成績好的學生可以跟教授做honor thesis。教授的實驗室規模小,學生更有機會做原創性的課題,也許不大,但能學到東西。別忘了,在美國,有兩種大學教育理念,長青藤和LACs側重於基本素質的培養,MIT等工科大學則更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從這個意義上講,長青藤也是liberal arts colleges,專業知識要到graduate school再學。但深厚的文化、學識的底子也許比專業知識更重要吧?因為專業知識是會老化的。MIT也在向liberal arts 的教學模式靠攏。

4. 說起競爭,美國的大學裏分數是保密的,成績好壞隻有自己心裏清楚。即便在哈佛,平時同學之間未必有很強的競爭氣氛。當然成績好的學生大家都知道,所以還是有壓力的。如果成績太差,將來不要說進不了醫學院法學院,也進不了好的PhD program。有一年一個Princeton畢業的學生申請了我們的研究生program,因他的成績太差沒有被錄取。這種壓力好還是不好,要看孩子的承受能力怎麽樣。到底是先甜後苦好,還是先苦後甜好,很難說。先苦後甜,弄不好變成苦而放棄。一個痛苦的,剝奪自信心的大學生活不是可取的吧。最好是既有競爭,但經過努力得到好成績。我在Wellesley就是這樣。我那時覺得Wellesley的課挺難的。我的那些同學都非常用功,並不是輕輕鬆鬆象上私塾,而是有peer pressure的。

5. LACs 確實是世外桃源。但university何嚐不是呢? 大學生接觸社會都必須到外麵去做internship、fellowship什麽的,或者大學畢業後工作一兩年。

6. 社交圈子,university裏的學生一般喜歡和自己的同類紮堆,形成了一個社交圈,別人打不進去。我倒是覺得在LAC,因為小,更容易接觸到不同類的同學,並成為朋友。總之,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喜好也不一樣,也許你覺得孩子應該上LAC,他偏偏要上州立大學。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孩子考上哈佛、MIT, 那還是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