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子一次難忘的駕車之旅
文章來源: 如山2024-05-27 07:51:25

與兒子一次難忘的駕車之旅

如山

(修改於2024526日,星期日)

駕車環遊美國是我來美國後的一直願望。但今次從西北到東南跨越用了6天時間選擇駕車並非在“遊”,目的是創造一個父子倆單獨談心交流的機會。讓我多了解些他,也讓他多了解些我的經曆。

因為這次兒子是前往工作崗位,真正的獨立離開了。在東部讀書是離開,但還不是完全的財務離開,而這次是財務也完全獨立了。在機場準備坐飛機返回西雅圖時,望著兒子駕車絕塵離去,心中充滿欣慰,但也有一絲遺憾與內疚,一絲失落與惆悵。

欣慰者,在於兒子用四年半的時間讀完了通常需要6年的大學本科與研究生畢業。從財務與時間上說,也省了一年半的開支和增加了一年半的工資收入。一負一正超過20萬美元的收益。最主要的還是他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工作。兒子喜歡大城市生活,更喜歡戶外運動,西雅圖應是最佳選擇,波士頓也很不錯。他在讀書假期在西雅圖與波士頓工作的公司都很希望他能到他們那裏工作,提供更高的工資、股票與其它待遇。但他還是選擇一個偏遠的小城市,原因就是那裏的工作內容符合他的夢想。說得“高大上”些,他是參與人類未來發展的工程設計製造。

遺憾與內疚者,是因為我在他小時未能花更多時間伴隨著他的成長。假如時間可以倒流,我願意賺少些錢用更多的時間伴隨小孩成長。錢可以將來再賺,或者不必賺太多都可以。但時間卻無法回頭。傳統上中國的男人理所當然負起家庭的財務與未來,因此對子女總容易有疏忽。其實能夠陪伴孩子的主要時間段隻是小孩teenage之前,當小孩進入teenage,常常會有些反叛與衝突,特別是在美國這種無權威與高低之分的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小孩。這個體驗算我給小孩還在teenage之前的父親一個提醒與忠告,特別是生活在海外的。為什麽特別是父親?因為母親很多時侯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都更長。

兒子之能夠成熟得快,主要也在於他個性。他從小獨立,幾年級跟隨學校野營就從來不讓父母幫忙準備行裝,都是自己拿個學校給的清單一個個放;大學期間每個假期都是工作度過,並且在學期間也遠程做公司的顧問,幫公司解決了很多技術問題。

一路開車過來,我們交換很多觀點與想法,範圍很廣、內容很雜,從介紹我自己的經曆,特別是童年、少年的饑餓與青年的爭取學習、工作,到跨越國家與地區的挑戰。兒子分享他的學習、將要工作的內容、在學期間的趣事,到人類未來發展、麵對的問題,每代人所麵對的挑戰等等。

我從尊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文化成長起來的中國,來到美國這種講究平等、藐視尊嚴的文化氛圍,慢慢習慣平等對待小孩,希望跟他們成朋友。說美國是藐視尊卑的文化,反映在小孩沒有“師道尊嚴”的習慣,從小反駁老師、指出權威人士的錯誤的行為司空見慣。這種不以權威馬首是瞻的氛圍成就了無數敢想敢幹、推翻前輩與權威觀點的創新人才。

我們有很多新東西需要向小孩學習,年輕人永遠代表著未來,無論你自己認為自己是多牛、有多少工作、社會與人生經驗,都必須不停學習才能勉強知道新東西,更何況知識結構與經驗的局限,年長的人往往無法學得了新東西,很容易就out了。我一向不主張憑自己的人生經驗“推”小孩學這個學那個。而應該跟隨他們的興趣,提供鼓勵與支持,讓他們從小自由發揮、自由選擇。有朋友問過我有關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小孩的未來有無數的可能,其潛能不應被束縛,帶局限性的導向學習,很可能扼殺一個天才。你怎麽知道你的小孩不可能是下一個馬斯克呢?

有些朋友,特別是國內的或者國內來的談起小孩的未來,常常問我為什麽不指導孩子去接我的班呢?幫人打工能有多少錢?還得被人管。我的“班”就是小地產商、地主。原因是這些國內朋友沒真正理解美國的小業主“地產商”與“地主”,以為是國內的“高大上”概念。我們這些美國的小業主小地主自己都自嘲為“掏糞工”,可知道其中的艱辛。進一步說,就算做小業主做地主能夠賺多些錢,但人生的快樂並不是與賺錢多少成正比,更不是人生的最大意義所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每天都有愉快的心情才是一個“成功”的人生。所以,小孩跟著自己的興趣走是最好的選擇。我們這代人曆經苦難與艱辛,有很重的危機感。所以大多數從大學開始都是奔著什麽工作最穩妥、什麽最能賺錢的行業去,而不是隨著自己的興趣和個人優勢而去選擇。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個父母們永遠說不完、永遠爭論不完、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沒有一個適合所以人的模式。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這才導致世界上幾十億人也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人。“因人而異”才是正確的選擇與正確的答案。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並且,時間是單向流動,沒有一個辦法去測試“如果當時選擇了另外一個方法或者行動”會如何。

願每個人、家庭都健康快樂與和諧過好每一天。

謝謝閱讀。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