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在美國的興起、沉寂和複活
文章來源: 木愉2017-09-14 07:00:51

麻將在美國的興起、沉寂和複活

木愉

這幾天流傳著關於麻將在美國如何興盛的新聞,一時間,微信上網絡上四處都是關於麻將的議論。本地大學的亞洲文化中心每周有一次麻將活動時間,由來自中國的麻將大師一邊講授一邊陪打,這個活動已經進行了多年,也算傳播中華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對麻將沒有興趣,不過對麻將在美國的來龍去脈倒是感興趣。多年前,我們家裏也支起了麻將桌。常客是嶽母、另一個中國老太,還有兩個美國老太。某一天,其中一個美國太太把她先人留下來的麻將拿來顯擺。那副麻將的正麵是象牙,反麵是竹子。條子、筒子、萬字之類都沒有什麽異常,但是,上麵的角上都鐫刻有阿拉伯數字。顯然,這副麻將是美國版本,是專供西人打的。麻將盒精致複雜,分為四層,除了置放麻將,還有計數用的象牙條,條上刻有點數。還有四個木質支架供每個牌客放置自己一副牌。另外,還有四個方方的小骰子,裝在一個小小的木盒子裏,看去就像童話裏小人國的家具。

我問老太太:“麻將是從中國買來的嗎?”她答:“是我父母在波士頓買的。上世紀二十年代,麻將在美國很風行。”說罷,遞給我看她帶來的麻將手冊。那本書藍色封皮,一看就是久經了曆史風霜的。我打開一看,書也是上世紀20年代出版的。作者是亨利·斯尼德(Henry Snyder), 編者是羅伯特·福斯特(Robert Foster)。時間真巧,當時的中國正好經曆了五四運動的洗禮,正為西方的德先生和賽先生著迷呢。就在同時,中國來的麻將卻也成為了美國上流社會的時尚。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美國曆史上是一個開放抒情的年代。爵士樂的婉約旋律在東西兩岸、密西西比河上下遊低徊,這個時候,麻將進入了娛樂口味大開的美國人的視野。一開始,麻將是猶太女人消磨光陰的遊戲。她們的丈夫走南闖北做生意,女人為了消磨時間,就聚在一處玩上了來自遙遠中土的遊戲。麻將就此從紐約傳播開來,成了美國上流社會的新寵。淑女紳士們在這個小巧的東方玩意前興致勃勃,把它尊稱為“千智遊戲”。下了舞場,就上牌桌,在Pung(碰),  Chow(吃),Woo(和)的聲聲吆喝中送走一個一個快樂的夜晚。1923年,《名利場》雜誌登載了福斯特的文章。此君以興奮誇張的口吻說麻將像風暴一樣從西海岸吹到了東海岸。
麻將真的就在東海岸風行起來。紐約在公園大道的街節中引入了麻將的節目,並讓12個中國人來表演。不幸的是,麻將表演沒有如期進行,因為麻將被人高價買走了。麻將一時短缺,價格一路飆升,直達200美元一副。那段時間,對麻將的需求實在太過強盛,連從芝加哥海關進口的大象骨頭進口也劇增。
流行歌手開始把麻將四處傳唱。一首標題叫《自從老媽開始打上了麻將》的歌中,歌手以戲謔的口吻說老媽迷上了麻將,家中就一團混亂…
麻將當時差點就要席卷全美,成為跟橋牌分庭抗禮的遊戲。不料,麻將熱潮隻是曇花一現,不久就消退到曆史深處。不過,經過一個世紀的沉寂,這朵曇花居然又複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