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選擇
文章來源: 木愉2014-09-14 08:56:22

 

生命的選擇

 

木愉

 

 

昨天去修車,在等待的時候,就倒了一杯咖啡,坐在沙發上看當天的地方日報。

 

報紙上有兩篇文章挺有意思。一篇說的是一個80年代初的頂尖女網選手,在85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中受了傷,從此掛鞋。她把140萬美元的財產全部用於建立一個基金會,通過基金會來救治絕症患者。她與上帝越走越近,後來,幹脆進了修道院做了一個修女,把自己的個人生命變成了完全的屬靈生命。

 

另一篇講的是一家醫院的CEO退休了,變賣了房子和家具,買了一輛宿營車,計劃遊遍美國的千山萬水。他之所以作出這個決定,乃是因為一個朋友故去的凶信。那個朋友比他還小一歲,平時看去身體很好,不料突然就駕鶴西歸了。這個朋友作古對他的震撼很大。他追問自己,為了事業,為了賺錢,很可能待到生命的盡頭悄然來臨,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沒有來得及幹一件善待自己的事。他於是決定乘著自己還沒有老邁,退休了,跟妻子一起去幹自己夢想幹的事。這就有了上麵的決定。

 

表麵上看起來,上麵兩個人的歸宿和追求是涇渭分明的,當年的女網運動員是把自己貢獻給了神或者說神的事業,而那個CEO卻是回歸自我,獨善其身。但兩人卻是殊途同歸的,這就是,他們都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

 

就算活到一百歲,也不過三萬六千五百天,離所謂的永生還差得很遠很遠。生命實在是很短暫的。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並進入老年,幾乎都是大踏步前進的。當你跟故人久別重逢,感歎不過彈指之間,對方就滿頭白發了,臉上也爬滿了皺紋,老態就這樣把一個曾經鮮活曾經年輕的生命征服了。而在對方的眼裏,你的外觀也被同樣感歎著。

 

正因為生命短暫,所以選擇什麽樣的生命軌跡才顯得如此難得和重要。如果老是勉強自己,在無奈中一直向前走,很有可能到了終了那天,才會追悔:為什麽當初不按照自己的心願選擇過什麽樣的日子?這時候回頭不是岸,往前走更不是岸,隻能在懊悔中閉上眼睛,所謂抱憾終身是也。“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把這句人生箴言的樂理解為健康善良的生活旨趣,這句話倒是很勵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