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西方、南轅北轍
文章來源: 木愉2013-06-18 07:15:29
東方西方、南轅北轍
 
木愉
 
有天晚上去聽一個講座。講演者是一個哈佛畢業的人類學家,她談起到非洲考察的時候的經曆,說到了不同文明在對待社會成員上的差別。在那裏,她就照看孩子的義務和責任訪問當地人,當地人就嘲笑她,說:“你怎麽在照看孩子這件事上對婚姻如此看重?在我們看來,孩子都是我們的,所以我們對孩子都同樣關愛。”她在那裏的時候,當地孩子都稱呼她為阿姨,這讓她感受非常不一樣,有種大家庭的感受。在西方,都強調個人主義,對家庭之外的人稱呼阿姨是不可想象的。還有,其它社會的人會認為美國人把嬰兒放在一個獨立的黑屋裏分開睡覺是一種虐待行為,可是在美國,這種育兒實踐卻如此天公地道。
 
很可貴,這個人類學家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間的差別;更可貴的是,她不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來關照西方文明之外的文明,由此形成了文明之間要互相尊重的態度。
 
不同文明之間的價值體係之差別實在太多。就說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差別吧。姓氏的稱呼和書寫都是反的,地址的稱呼和書寫也是反的。收到禮物,中國人不會當即當著送禮者的麵打開看,可是西方人的處置卻大異其趣,不當著送禮者的麵打開禮物包,就不算尊重。又說分娩後產婦的休養生息。東方至少在一個月內,不讓產婦吹風和喝冷水,俗稱坐月子。而西方卻沒有這些禁忌。生了孩子,一切照舊。喝水仍舊是冰水,吃食沒有特別不同,冷的也不避諱。生了孩子才兩天,就可以帶了初生兒去親朋故舊處展示。還有吃的禁忌,東方在動物選擇上幾乎不會排除哪一類,可是西方卻有。聽到東方人連狗都吃,西方人就會把東方人跟食人生番劃為一類。還有顏色的偏好。白色在東方這裏,有某種戚戚的意味,大抵會在哀戚的場麵才會使用。可是,西方就無所謂,即使在派對上,也可以看到紛繁的白色紙帶。
 
不同文明互為排斥的偏好是在互為隔絕互不往來的空間中形成的,並沒有什麽十足的合理性可言。這就跟信仰一樣,是一種不證自明的體係。不同的文明無法說服對方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念,故而就隻有尊重彼此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