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什麽時候成了各國大使中的No.1?
文章來源: 日月紅塵2018-11-01 18:03:44

作者:楓葉君,原文發布於微信公眾號 精致小號 (id: lovejzxh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前天,我剛寫了一篇《相信江湖久了,我們真的以為自己就是大俠》,我覺得是一粒不錯的非大力丸,藥效應該不錯。但是,我也深知,國人是喜歡吃甜棗送甜棗的,對苦口良藥向來有抵觸情緒。今天,我在某知名公眾號文章中就看到這樣一句話:傅瑩女士被外界稱為“各國大使中的No.1”。

 

看了這句話,我很是沮喪,我覺得,不是藥不能停,而是藥不怎麽行。

 

這篇文章報道的是一則消息:資深外交官傅瑩女士10月30日受聘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 其中在講到傅瑩女士的豐富外交經曆時,引用了外界的讚譽,諸如,”最能代表和維護中國的利益,最富有影響力和魅力”,“善於發揮智慧和魅力攻勢的大使”,當然,也包括上麵引用的那句話。

 

傅瑩(右)接受清華大學聘書

 

關心時事的朋友大都對傅瑩不陌生,至少知道其名字,這其中也包括那些欣賞她個人魅力的粉絲。我相信,傅瑩女士在國際外交界也是很有一些“業內粉絲”。這很正常。我絲毫不懷疑文章中所引述的說法,但是,我認為,作為寫文章的人,這種話最好不要寫進去,寫進去沒有不寫進去有格局。

 

文章引用了事實說明傅瑩的能力,比如,給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擔任新聞發言人,回答記者問題的獨特風格,以及就一些涉及中國利益的問題在重要刊物上發表文章,等等。這些的確是很有亮點的職業經曆。但是,就一個職業外交官來說,這是中外很多外交官都經曆過的,並不是多麽特別的事情。

 

如果作者想說明傅瑩女士是一位頗有能力,很具有個人魅力的女外交官,完全可以隻把這些經曆列舉出來,到底應該給予怎樣的評價,讓讀文章的人自己去感覺。這樣會好很多。可是,寫文章的人似乎不滿足,一定要引用更具震撼力的話,比如“各國大使中的No.1”,來加強傅瑩女士的分量。

 

 

有這個必要嗎?這樣說,真的恰當嗎?

 

外交官是個很特殊的職業,在許多人眼中也是令人羨慕,很有些神秘感的職業。事實上,不論中外,這個行業是眾多精英活躍的空間,家學淵源的有之,出身高貴的有之,才華橫溢的更有之,總之,如果你深入其中,或者從一些外交人士的著作中去感知和發現,你就知道,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你能用英語探討國際大事,人家可以用幾種語言滔滔不絕,而且論點精彩,保證讓你心服口服。

 

在這樣一個圈子裏,你好意思說自己是No.1嗎?如果別人說你是No.1,你心裏就真那麽安穩?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別人說你的功夫天下第一,而你又不否認,你就不怕有人跳上台去跟你打擂?

 

當然,我並不是說傅瑩女士有什麽不妥,而是寫文章的人不應該這麽寫,即便是引用所謂“外界”的說法也不是很妥。往小了說,這是拍馬屁文風的自然流露;往大了說,國人總體上愛說“厲害了”,“輝煌了”,而你作為一個采訪者,一個作者,也是大河渾濁小河沙,終究沒能免俗。

 

我一直搞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麽這麽想當第一?這樣說,有人可能會用拿破侖的那句話來懟我: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拿破侖不說我也知道,他還有另一句沒說出來的話:每天隻想著當將軍,卻從來不肯為實現這個夢想切實付出的人,更不是好士兵。

 

我們想當的是什麽第一?能夠俯視別人,自覺高人一等的第一。如果有一百個想當第一的中國人,願意為這個第一紮實努力、艱苦奮鬥的人恐怕不到十分之一,結果,90%的人都去考慮耍小聰明了,搞真材實料的少了,按需要往上塗漆的多了,裏子少了,麵子多了,結果“彎道超車”成了很多人的夢想。

 

我們可以用數學上常用的反證法看一下。如果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在踏實地工作,在做實實在在的事情,現實中會有那麽多弄虛作假的事情?芯片,疫苗,論文,食品,什麽奇奇怪怪的問題沒出現過?如果真的實實在在,我們的市場豈不應像新加坡一樣規矩,工業產品像德國一樣耐用,學術論文像美國一樣紮實,企業信譽像日本一樣可靠?

 

有句話可能很多人不愛聽,但卻一直是我的基本看法:國人不是雄心太大,而是虛榮心太強。虛榮心太強有一個最大害處,那就是總想用最省勁的辦法或者最快速的方式實現最大的成功。結果,我們80年代初在小胡同用公用電話聯係業務的公司取名“環球貿易公司”,而蓋茨創辦的那家著名企業到現在還叫“微軟”。

 

一個寫文章的人,可以這麽隨便引用“No.1”,如果讓他改行去製藥,估計誇大藥效對其來說也不是什麽太難的事。在現實中,這種總想“No.1”的精神特質存在於各行各業中,其合力就形成了我們這個社會現在的總體環境和國民的整體素質。

 

讓中國人實在點就那麽難嗎?我希望將來能不難,因為這是我們真正取得進步的前提。不過,坦率說,我有點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