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館
文章來源: 石庫門2010-11-23 20:36:56


一霖提醒了我,我還有些世博的片片在相機裏沒倒出來呢。

這是我第三次遊世博了。前兩次是五月份回去時去的,最後一次是這次回去時去的。本不想再去的,可是村長大人命令:你得陪我去!好吧,恭敬不如從命,再去一次吧。

政府規定,過了十月二十四號普通票不能用了,得補四十元換一張“指定日票”。這麽一來,人們瘋了,搶著趕著,趕在在二十四號前,每天八十萬,九十萬的人次進入世博,有一天竟然超過一百萬。可是一到二十五號,突然刹車,每天參觀人數聚降到二十來萬。實在有點想不通,就為了四十元,這麽玩命地排隊,擁擠,值得嗎?但是,不管怎麽,讓我揀了個便宜。一個下午,進了七個館:美國,加拿大,盧森堡,意大利等,幾乎不用排隊,讓我們輕輕鬆鬆遊了一次世博。

很喜歡意大利館。不同於其他國家館,用圖片和視頻介紹自己;意大利館是用他們的經典,他們的品牌向人們展示自己。實物比圖片更有說服力,更有感性認識。

1. 意大利館內的大廳。透明混泥土的外牆就跟玻璃差不多,采光極好。



2. 牆角的邊門,覺得線條挺“藝術”的,不是嗎?



3. 圓滿的生活,圓滿的城市---我是這麽理解的。
一對小情侶,蝸在這個小甲殼蟲裏,隨心所欲地開在意大利狹窄婉轉的小巷裏,浪漫吧,有情調吧。




4. 好想拎一雙回去:))



5. 很讓我感動的一幕。他們仍然用他們傳統的工藝,手工一鑿一鑿的製作小提琴。保證他們的品牌,保證他們的質量,他們看重的是自己的品質和信譽。中國現在是製作小提琴大國,但是我們都是在機器流水線上製作的。現在的國人,急功近利,眼睛盯著鼻尖,不怕砸牌子,隻要能撈錢就好。難怪人們常常把made in China看作是廉價劣質的代名詞。悲哀。



6.



7. 又是一款經典,一款精品。人們簇擁著它,為它留影。記得在意大利街頭櫥窗裏,也見到類似的車,也是紅色的,不讓拍照呢。



8. T台搬到了牆上。



9. 舉起相機時並沒看清,以為就是椅子掛到了牆上。看片片時才發現這是一個樂隊!多巧妙的構思,多新穎的創意。



10. 意大利的葡萄酒。前年在意大利時,幾乎每天喝葡萄酒,即使是最便宜的house wine也醇厚美味,和村長兩人對酌,快成酒鬼啦。



11. 意大利的pasta名不虛傳。有嚼勁。配上海鮮,或者火腿,非常美味。現在去意大利餐館我總是點他們的海鮮pasta,不會錯。

有哪位知道屋頂上掛的是什麽嗎?像麥穗,但夾著紅花。很鄉土氣,但很熱烈,溫暖,就像好客的意大利人。



12.



13. 館內的設計和裝潢也很有特色。



14. 原來下一屆的世博就在意大利,就在米蘭。預祝他們成功。



謝謝觀看。

節日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