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什麽別叫老板
文章來源: 廢話多多2013-02-03 12:41:43
由【廢話多多】

中美文化不同,比如在對人的稱呼上。中國文化尊重長者,有名字不能直說,叫做名諱。現成的例子就是紅樓夢中黛玉將母名敏念成密,寫的時候也少寫一兩筆,這還是小的。大的呢,自然是皇上的名諱,明寫明說是要殺頭的。想像中文裏,同義不同音不同型的字都是這麽衍化出來的。隻是皇上的名字少寫一兩筆叫做諱,其他的字少寫一兩筆叫錯別字。

中國文化又講謙虛,對自己稱為小人,鄙人,愚夫等等。等到愚夫當了官,做了管,手裏有了決定他人生死的權力,小人成了長者,用當官的名字就犯了忌諱。可天下大大小小的官太多,都諱起來這中文就沒法說了。於是人們開始用職位稱呼當官的,宰相,統領,縣太爺,捕頭。到了現代,變成了張部長,王主任,李組長,趙老板等等。

美國文化也尊重長者,有了名字要翻來覆去的說,生怕忘掉了。心裏不踏實的,一世,二世,三世,長子長孫,一代一代地往下傳。比如洛克菲勒三世,就算不知道他家底的人,看了也好奇。難免上網翻翻家譜,原來一世是靠石油發起來的實業家和慈善家。感恩戴德拍馬屁時,用你爹的名字稱呼我兒子,管保對方眉開眼笑。

美國文化還講尊重自己,所以“我”就一個字母“I”,還是大寫,往那兒一站,頂天立地的。同樣有了名字要反複叫,省得人家不知道功勞是他的。用職務稱呼,尊重的是職位,不是個人。如果你稱我為A主任是尊重我,我明天不當主任了,你是不是就不尊重我了。

美國人跑到中國去,不管主任部長,一概稱為某先生,某女士,讓人覺得不懂規矩。財大氣粗的,人們為了賺錢忍了。沒錢沒勢的,難免遭人白眼,事情辦不成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同樣,在美國的中國人,用職位稱呼人時要注意了。當年念書時,有位中國來的博士後,對主研畢恭畢敬,開口必稱A教授。後來有人給他解釋,美國大學不興稱教授,原因之一教授是職位,不是學位。於是這位老兄改了口,A教授成了A博士。實驗室裏一大幫人,自我介紹起來,人人都和湯姆一起工作(I work WITH Tom),就他為A博士幹活 (I work FOR Dr. A),聽上去總是比別人矮了半截。別說同事們覺得他差,連A博士自己也不放心讓他獨立做事。

工作之後,遇到一些中國同事,習慣使用“我老板”“你老板”“他老板”。溝通起來,尤其涉及到第三方時,實在是一頭霧水。比如開會時,我要提到約翰·史密斯,人人都心知肚明。我要說張三的老板,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耐心聽我解釋誰是張三。同時,老板一詞,在英文的習慣用法裏有雇和傭,支配與被支配的意義。用“老板”而不用名字稱呼自己的主管,尤其是別的同事們都直呼其名時,自己先在精神上垂下頭彎下腰來。

前兩天提到,人在美國,要做個昂首挺胸的美國人。除了走路時抬起頭直起腰來,還要如鄉隨俗。稱呼看似小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職場上不一定每人都有救危難於水火之中的機會,往往是不起眼的小事,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否。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謝絕,廢話多多擁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