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技巧(3):聊?有什麽可聊的?!
文章來源: 廢話多多2011-12-21 09:03:52

由【廢話多多】

聊天,是社會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遇到中國人時,聊天從來不是件難事。政治經濟,文學藝術,體育消息,八卦新聞,逮著什麽聊什麽。隨便找個論壇看看,人們互相連姓甚名誰都不知道,照樣聊的有來有去的。可到了與美國人聚會時,才發現聊天,原來也是一個學問。

和美國人聊天的最大困難起源與文化差異。政治不能談,宗教也不能談,隱私更不能談。好容易學會了誇人漂亮,又有性騷擾的嫌疑。鼓起勇氣講個笑話,別人聽了卻無動於衷,此時真想自己踢自己一腳,轉身揚長而去。

咱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之一是不會就學。上網一搜,發現教人聊天的書和帖子滿山遍野。哈,原來美國人也不會聊天,英語還是他們的母語呢。於是信心倍增,幾本書讀下來,發現聊天的原則有二:說好不說壞,和少說多聽。

先說“說好不說壞”。美國文化講究用積極的態度看世界。所以人們聽了壞事不知如何應對,同意吧,自己成了消極對待世界,不同意呢,和別人爭論,依舊是消極的態度。所以經常發牢騷,看什麽都不順眼的人,大家見了都敬而遠之。

有些人喜歡爭論,其實爭論可以激發人的思維,擴大人的視野,促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爭一場好論,絕對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不過社交場合不是爭論的地方。所以見了爭論能躲就躲,躲不開時可用“It might be right.”搪塞過去,然後改變話題。

有些人習慣用“不”做為開頭語,既使他們的觀點和對方相同。隻是英文對話中開頭的“是”或“不是”是決定因素。記得小時候學英文時寫出“Yes, I will not go to school.”的句子,讓老師臭罵一頓。所以聊天時對方一聽到“不”後馬上開始準備如何辯護自己的正確性,很少會接著往下聽。如果遇到真的不同意對方所說,可用“Well”來代替“No”,語氣上會緩和許多,回旋的餘地也大。

聊天時重要的不是說什麽,而是如何說。所以聊天時要全神貫注,不要心不在焉地一邊聊,一邊尋找下一個目標。如果聊到一半有熟人來插話,先給不認識的人互相介 紹一下,然後或是繼續舊話題,或是開始新話題。遇到了對方和新來的人開聊忘了你時,別一怒之下轉身離開,輕輕提醒他給你們互相介紹一下: “John, I haven’t met your friends, could you introduce us?”

興起時,有人會滔滔不絕,給對方毫無插話餘地。或打斷對方的話,不依不饒的占上風。聊天時盡量避免犯這些錯誤,如果不幸遇到了一個上述之人,那就是三十六記,走為上計。不必找任何借口,趁他換氣時笑著說:“Excuse me, I have to go, I’ll catch up with you some other time.”?
 

社交技巧(1):入鄉隨俗

社交技巧(2):充分利用公司年終聚會

社交技巧(4):聊天原來是用耳朵聊的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貼,我謝絕,©廢話多多擁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