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伊索寓言》:一句話的誤導
文章來源: 廢話多多2011-09-25 17:31:20

由【廢話多多】

從小就聽大人講伊索寓言,後來識了字就開始自己讀,再後來更是不時的用伊索寓言的哲理去看世界。什麽龜兔賽跑啊,狐狸的酸葡萄啊,反正是人雲亦雲。直到前兩天和黑漆板凳拌嘴玩,找來《伊索寓言》作論證。既然書在手中,難免順便又讀了幾個故事。不知是天氣熱了,還是豆子硬了,突然發現伊索這個人頗有點自以為是,好好的故事講完了非得斬釘截鐵地下個結論。結果是幾千年來,大家被他牽著鼻子走,實際上呢,寓言裏很多故事的結論與故事本身並不相符,頗有誤導的作用。

比如《老鷹和烏龜的故事》:一隻烏龜在懶洋洋地邊曬太陽邊對海鳥訴苦,說沒有誰來教她飛翔。正好一隻老鷹路過,問烏龜有什麽報酬。烏龜說:“我給你紅海裏所有的財富。”老鷹說:“我來教你飛。”用爪子抓住烏龜飛上雲霄。然後突然一鬆手,烏龜便掉到一座高山上摔的粉碎。烏龜臨死前說:“我活該,因為我在地上爬都困難,為什麽還想插翅高飛呢?”寓言的結論是:如果人的願望都得到了滿足,一般沒有好下場。

這寓言裏的老鷹簡直是個謀殺犯,要我說,這個故事的結論是人不可輕信他人。可寓言的結論居然是烏龜摔死活該,因為她不自量力。這有點像說殺你活該,誰讓你抄人家的車牌號。因此好奇心起,想知道這個伊索是何許人也。

網上網下地查了半天,發現這伊索寓言,原來不是伊索寫的。

據考證,伊索是古希臘哲學家讚塔斯的奴隸(公元前620560年),此人其貌不揚,什麽都不會做,但卻巧舌如簧。有一次讚塔斯請客,讓他做點好的,他於是煮舌頭,烤舌頭,舌頭湯等等,一道道的端將上來。當讚塔斯問他還有沒有別的了,伊索說:“你說要買最好的東西,天下還有什麽能比舌頭更好呢?所有的哲學和教育都是憑舌頭傳播的,沒了舌頭,什麽事也幹不成。”

這個伊索還以擅長講故事而著名,他的故事多以動物來寓意人們的所作所為,有好的,更有壞的。但他的故事並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現在各種版本的《伊索寓言》基本上是集古希臘寓言之大成。不同的作者在編寫和翻譯的同時給每個故事加上了一個自以為寓意深刻的結論,所以《伊索寓言》的故事和結論往往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明白了自相矛盾之處在於每個故事的最後結論,自以為發現了新大陸。但在網上一搜,發現有一本書叫做《沒有說教的伊索寓言》。作者認為每個故事最後的那個結論是對讀者智力的大不敬,所以他在重譯《伊索寓言》時,省去了最後一句話。找來一讀,果真感覺好多了。雖然讀書時要多動一下腦子,但沒有最後那句話的限製和誤導,從寓言中看到了更多的人之本性,正符合了古希臘哲學家用寓言為鑒,檢查自我的目的。 

Aesop Without Morals: http://www.amazon.com/Aesop-Without-Morals-Lloyd-Daly/dp/B000GQQF8Y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無怨,廢話多多擁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