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所欲讀王維:西施詠
文章來源: 廢話多多2011-07-28 17:15:04

由【廢話多多】

西施詠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順序,是西施,王嬙,貂蟬,和楊玉環。我一直認為其中西施的悲劇色彩最重。

貂禪就不說了,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忽悠出來的。王嬙雖遠嫁匈奴,但與夫君恩愛,死時厚葬,留有昭君墓供後人憑吊。楊玉環身為貴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雖最後成了唐玄宗的替死鬼,也不枉一世為人。 

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人,當時吳越之爭,第一次越國贏了,第二次吳國贏了。越王勾踐被迫入吳為人質,為了報仇勾踐忍辱負重,為吳王夫差吃屎雖然下賤,但自己心甘情願,不好厚非。回越後想出美人計,在國內誠征美女,準備腐化夫差,顛覆吳國。 

想像當年西施恐怕也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每天和女伴們在溪畔洗麻做紗,說說笑笑。傍晚和從田裏回來路過溪邊的後生們打打情,罵罵俏。也許已有一個心上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想一日被招美女的越國大夫範蠡看中,正是“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然而,此時的西施美則美矣,本質仍是村女。恐怕隨地吐痰,吃飯吧唧嘴等壞毛病不少。勾踐派人給她惡補風度,禮儀,音樂,舞蹈,不知是否還有如何刺探軍情幹擾朝政的手段。“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的一朝一暮之間竟是整整三年。

西施一天天的出息起來。到了人人驚歎“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時候,便被勾踐用漂亮衣服裹吧裹吧當禮物送給了夫差。此時的西施表麵上風光不可一世,隻是不知心裏有多苦。設想如果勾踐隻是送給夫差幾位美女,盼著奇跡發生,夫差從此不理朝政,西施則僅僅擔憂會不會取得吳王寵愛。但勾踐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多半會給西施曉以大義,什麽越國的前途,人民的命運都在她的肩上等等。那麽西施更要擔憂會不會被吳王看穿殺頭了。盡管此時的西施是“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羅衣。”的美女,但實際上不過是越王用來複仇的工具之一。

吳國後宮佳麗們不會將君王之寵拱手相讓給越國美女,而一開始就反對吳王接受越國美女的伍子胥也是不會善罷甘休。想來西施不知受了多少委屈,用了多少心機,最後終於取得“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的地位。隻是日日美酒,夜夜笙歌之餘,難免思鄉。然而宮中戒律森嚴,自然的“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勾踐臥薪嚐膽,精兵強國,把蒸熟的稻子曬幹當種子進貢給吳國。終於在最後一次吳越之戰中大獲全勝,夫差死,吳國亡。然而,十幾年的耳鬢斯磨,西施與夫差豈能毫無感情。當越軍兵臨城下時,西施是喜?還是憂?當夫差自刎的消息傳來,西施是欣喜若狂?還是心痛如絞?最可悲的是,被勾踐送到吳國做糖衣炮彈的西施,事成後卻被當做紅顏禍水,裝在麻袋裏扔到了江中。可憐,可歎,可氣,更可恨。難怪王維歎曰“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詩人不僅僅是在感歎效顰的可行性,更是在感歎效顰的可取性啊!

 

(書到用時方恨少,帖到碼時甫問多。找不到西施的生平的詳細史記,有關事件的先後很難確定。我是外行寫熱鬧,有內行看出毛病來請指教。)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無怨,廢話多多擁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