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土?美國來的人比我還土!
文章來源: 廢話多多2011-02-18 17:43:39

由【廢話多多】

從美國到中國探親的人,花錢小氣說話洋氣打扮土氣,似乎已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一開始聽見這種說法並沒放在心上,小氣就小氣,洋氣就洋氣,土氣就土氣吧,反正認識的人不在乎我,不認識的人我不在乎。但聽的的次數多了,難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探討探討這三氣到底有沒有道理。

先說花錢小氣。近幾年在國內,很多人以為錢是身份的象征,隻有大把花錢,才能買來人們的敬畏。在美國呆久了,趕不上國內的新思潮,還是習慣以人的知識,修養,和個性而看人,富人不一定是可敬的人,而窮人也不一定是不可畏的人。而知識,修養,和個性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既然不肯花錢買排場,被指責花錢小氣就不能叫虧了。

再說說話洋氣。一個朋友說過:“你們這幫假洋鬼子說的是協和式的中國話,動詞是中文,名詞是英文。”此話言之有理。來美多年,很多詞一上來就學的是英文,到了用的時候才發現不知怎麽說中文, 結果是經常這個、那個、幹著急找不著詞兒。比如去年在北京,一位老太太剛買了一台電腦就時不時的死機,我便自告奮勇的去給技術維修部打電話。結果第一個問題便答不出來,人家問我用什麽係統,我扒著電腦屏一看:視七?窗七?視窗七?驢頭不對馬嘴地講了半天,結果人家叫“溫(win)七”。

老這麽辭不達意的說話,自己也覺得別扭。特別是有一天和老朋友聚會,人家笑話我:記不記得咱們小時候,數你小嘴叭叭的能說,現在你也有沒詞的時候啦?我聽了大受刺激:英文不是我的母語,說不好還情有可原,我中文再說不好,這幾十年的大米幹飯豈不白吃了!當天回家路過報刊亭,大報小報買了一大堆,晚上倒時差睡不著覺時,從頭到尾連廣告都看了個遍。第二天起來一張嘴,把家裏人嚇一跳,一宿之間你怎麽和換了個人一樣。最得意的就是聚會時,找個陌生人吹半天牛,經介紹後人家驚訝的說:聽你說話一點都不象美國來的。

最後說打扮土氣。我承認我不時髦,因為時髦是有本錢的人才能趕的,比如前兩年時髦低腰褲短上衣。十幾歲的小姑娘,腹部平平坦坦,露一節細柳小蠻腰,青春氣息逼人。二十幾歲的女子如此打扮,少了一份清純,多了一份性感,依舊秀色可餐。三十幾歲的女人,腰圍不僅超過了胸圍,甚至超過了臀圍。此時露出一節救生圈,走起路來花枝亂顫,實是不露也罷。到了四十歲,如果不是像黛米·摩爾那樣用金錢與自然作戰,到整形師哪裏把自己身上該墊的墊,該削的削。穿低腰褲短上衣隻有一個詞來形容:慘不忍睹。

我雖不趕時髦,自認穿著尚有品味,可一回國人家就笑話我土。有次坐地鐵去朋友家,一路上受盡白眼,見了朋友不免發發牢騷。朋友卻說誰讓你穿得這麽土,人家不給你白眼給誰白眼。我一聽來了精神:今天倒要聽聽我怎麽土了。說了半天才明白,所謂“土”,是和大家不一樣,如果大家都穿紅,你穿黑就是土。如果大家都穿短裙,你穿長褲就是土,如果大家都穿高跟鞋,你穿平底鞋就是土。聽朋友一解釋,我發現我不是一般二般的土,而是徹頭徹尾的土,一碰就掉渣的土。可欣慰的是,北京人現在的穿著也開始向舒適發展,前幾年大街上的花紅柳綠這兩年多被基本色所取代。去年在京時家裏的小阿姨探親歸來,見了我第一句話便是:“多多我以後再也不笑話你土了。”原來她的妹妹在蘇州做服裝生意,一見麵就說她土,小阿姨則回嘴說:“我土?我們家美國來的人比我還土!”

 

«我說說,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無怨,廢話多多擁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