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再論石油勘探理論
文章來源: 席琳2006-03-15 07:35:57
李四光的石油勘探理論 http://www.geodynamics.cn/contentShow.asp?id=1302      由於石油、天然氣和水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它們在地下的流動性,地質工作者必須不斷總結野外觀測和實驗的經驗,通過實踐、再實踐來闡明這些礦物物質的分布、動態和集中的規律,查明它們集中的地帶和地區,分析它們的問題。顯然,我們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來處理有關這一類資源的問題,與固體礦床的處理有所不同。就石油來說,我們首先應該根據從地質和古地理條件來尋找哪些地區具有有利於生油的條件。所謂有利於生油的條件:   (1)就是需要有比較有廣闊的低窪地區,曾長期為淺海或麵積較大的湖水所淹沒;   (2)這些低窪地區的周圍需要有大量的生物繁殖,同時,在水中也要有極大量的微生物繁殖;   (3)需要有適當的氣候,為上述大量的生物滋生創造條件;   (4)需要有陸地上經常輸入大量的泥、砂到淺海或大湖裏去,這樣,就可以迅速把陸上輸送來的有機物質和水中繁殖速度極大而死亡極快的微體生物埋藏起來,不讓它們腐爛成為氣體向空中擴散而消失。      石油成生的論點很多,直到現在還莫衷一是。不過,大體上看來,上麵的觀點可以說是大致符合實際情況的。這僅僅是就石油的成生,也就是它成生時,當初分布的主要特點和一般情況而言。在那種分散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點滴石油混雜在泥砂之中,是沒有工業價值的,必須經過一種天然的程序,把那些分散的點滴集中起來,才有工業價值。這個天然的程序,就是含有石油的地層發生了褶皺和封閉性的斷裂運動。   所以,我們找石油的指導思想:   第一,要找生油區的所在和它的範圍以及某些有油氣苗的征象(關於這一點,不是經常可以找到的,如果石油埋藏和封閉得比較好的話);   第二,進一步查明適合石油、天然氣和水聚集的處所,石油工作者稱那些處所為儲油構造。但是,過去根據地槽、地台的觀念,資本主義國家和蘇聯專家,還有我們國內的一些專家(同意他們的看法)尋找石油,他們就看不出生油區之所在,儲油區和儲油構造分布的規律,因而產生了中國貧油論,這是必然的結果。現在,貧油論已經破產了,今天看來,在尋找石油的工作中,我們今後應該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和鄰近的淺海區發現更大的油區和更多的油田是完全可能。(1970年寫成並呈送給黨中央)      摘自李四光全集第八卷 5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