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家好 老要敬少
文章來源: 明紫2014-03-10 09:44:41

          俺姥姥是俺此生最敬佩的三位女士之一,常常有很貼切的格言警句,要知道一個多世紀前的家庭婦女,能有如此富有人生哲理的格言,很了不起。雖然俺有個智慧的姥姥,但她老人家的格言也是俺經曆了很多很多才有一點點品出味來的。

 

         “若要家好,老要敬少”是姥姥的格言之一,俺馬上要晉升奶奶級了,這句話才突然跑到眼前。我們不是一直在強調敬老愛幼嗎?怎麽變成“老要敬少”了呢?雖然對此俺似懂非懂,但俺還是糊裏糊塗地守著姥姥的名言,糊裏糊塗地實踐著···,

 

        有一天跟幾位朋友閑聊時談起婆媳關係的相處,俺又搬出了姥姥名言“若要家好,老要敬少”來。一位朋友接口就說,真是啊,“老要敬少”是要我們做好一個榜樣。想想也是,“敬”是咱中華美德之一吧?咱敬天敬地敬聖人,不就是要像聖人那樣去私欲,順天意嗎?像聖人那樣用廣闊的胸懷去愛嗎?“老要敬少”!我們在生活中敬畏著生命,體驗著生命,受著生命的啟迪,不管走到哪一步,孩子們的的確確在看著呢。說實話,俺沒有能力從這個角度寫下去,心裏隱隱的有些感受,但,確實很淺很淺,還是先真實地道出當下的認識吧,雖然我知道這裏所述的都還不是究竟解。

 

         俺常常會想起毛主席的教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現在真的覺得年輕人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世界不知不覺地屬於了他們。他們的精力,他們的閱曆,他們的能量越來越比我們強壯了,我們雖然是父母,但是這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隱隱約約在轉換著,我們在慢慢地由帶領他們變為他們的輔助,由養育照顧他們變為他們關照的對象,這個轉換不由我們自己決定啊,可以說是自然規律吧? 

 

        寫到這裏,想起一個做家長常常出現的疑問:“那,我們的經驗豐富,我們早點糾正孩子們的錯誤,不就能讓他們少犯錯了嗎?能生活得更好嗎?”可是,在生命麵前,我們與孩子是一樣的,我們的眼光有多遠?我們的心懷有多大? 我們心裏有數啊。

 

         前一陣子,看到這樣一句話“當今的宇宙能量很強大,能量的運動很快。”(不是原話,是俺老太太自己理解出來的話。)宇宙能量?不太明白!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地球村越來越小,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快,不可否認吧? 想當年,中美之間的親人要通一個電話,簡直就如過節一樣,現在呢?有誰還寫信?連 email 都少用了吧?直接就微信了,人與人之間除了不生活在一起以外,其它的,就跟住在隔壁似的。 返還到自己,扣問一下:咱,走在孩子們之前了呢還是之後?

 

          有家長說,信息的快慢不妨礙古人的文化,不妨礙中華道德啊。對,很對!我喜歡中華文化,熱愛中華文化,尊重道德,俺也走在修心的道上。正因為走在修心的道上,才感到自己的德行太差了,哪有資格教導孩子啊,尤其是成年的孩子。

 

          我很喜歡看連續劇,常常在裏麵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看起來很可笑很幼稚的言行都是曾經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偏執、自我、私欲,”一直在糾纏著我,不敢說現在已經度化了它們啊。孩子們的成長是他們的路,他們在當前快速轉動的宇宙能量中學習成長著,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著。若要用我們自我的小小的認識來“引導”孩子,這本身就沒法跟上時代,沒法合上宇宙生命的節拍。

 

        我姥姥真是神了,100多年前,她怎麽就已經懂得這些,她也是這樣在給我們做著榜樣:“若要家好,老要敬少。”這裏的敬,是敬天敬地敬聖人的敬,與物質的崇拜,溺愛啃老族,完全不是一回事。收斂一些自我評判,少給一些自以為的經驗教訓,享受孩子們的成長,跟孩子們一起在生命的海洋裏遊泳,老敬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