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 科學與民主的基礎是什麽
文章來源: cliffhan2009-10-08 18:33:12


我家的房子在一道山梁上, 不遠的另一個山梁上有一條古老的小路. 那是幾百年前, 印地安人走過的路. 它沿著山梁時上時下, 在艱難之處小路都凹下去半尺或一尺. 那明顯是他們為了家人的安全而開鑿的. 在向陽的一麵山壁上, 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山洞, 有些洞裏還有黑的火的痕跡, 那是印地安人生活的見證. 我的女兒晨晨, 兒子彤彤喜歡來這裏玩耍, 回家的時候也不忘記擇幾朵野花給他們的母親. 這些小花失去莖葉的托附, 地的滋潤, 大多很快就奄了. 這使我聯想起另一個的移花接木的工程.

那是上個世紀初, 許多的中國青年踏上了”西方”的土地. 他們在這片陌生的地方看到了兩種美麗的花朵, 一種叫”科學”, 另一種叫”民主”. 於是這移花接木的工程斷斷續續地進行了近百年. 百年之後, 中國的大地上是不是開滿了這兩種花了呢? 科學花大概除了幾朵瓶裝的之外, 並沒有太多室外的開放. 而另一種花大概是太嬌嫩了, 竟然室內的也不能看到. 我們的先輩作的有什麽不對嗎? 這花兒為什麽不結種子, 然後開出更多的花來呢?

大凡有一點種植經驗的人都知道, 要讓花兒常開, 最好的辦法是把開花的植物整個移植過來. 科學與民主看上去是兩種花, 其實它們有著共同的基礎. 它們表述的是兩種關係, 一是人和自然的關係, 另一個是人與人的關係. 這兩個關係中的西方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是個人主義的人. 一個以個人主義的人為主的社會, 民主必然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契約, 而個人主義的人的不同的思想自然導致科學的發展.

與個人主義相對的是集體主義. 現代社會學的研究告訴我們, 人類社會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社會. 而大多數的社會是兩者之間的不同的變形. 美國是突出的個人主義社會的代表, 而日本則是在這個分類的另一端的代表. 中國社會更接近集體主義的社會類型, 但在中國, 集體的觀念比在日本弱. 這可能會導致個人主義在中國會有較快的發展.

說到這裏, 我們應該問一句, 個人主義是不是我們要移植的樹了呢? 或者也可以問一下, 我們要不要讓個人主義在中國有更大的發展? 我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個人主義是人類尋覓個人幸福的基礎. 中國要在科學上要創新, 而不僅僅是隨從, 就要有一批有創新能力的個人主義的人. 中國要建立公平的社會, 就要有更多個人主義的人為社會的公平而努力.

發展個人主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西方, 個人主義的發展經曆了上千年的時間. 曆經兩千年基督教的熏陶, 和宗教改革的洗禮. 特別是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它給人類的心靈點上了一盞明燈. 自由思想的個人終於成為一個群體出現在人類的曆史上. 那麽這上千年的西方事, 能不能在中國用短一些的時間完成呢? 我不敢貿然回答. 這不是幾個人的事, 而是要一大批的有共識的人的共同的努力, 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推動. 即使這樣, 也要幾代人或十幾代人的前赴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