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生病了
文章來源: 阿卡卡2009-08-27 16:36:38
童鞋們,額生病了,會狠9 狠9, 不能帶你們玩兒了。。。。。。再見再見!



 
眩暈症(vertigo),發作時的特征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要注意的一點是,眩暈症通常反映出前停部位的病變,它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造成前庭病變的疾病很多,一般來說,可以歸納出下麵幾個病因:

前庭病變(Vestibular disease)

前庭部位的病變在神經解剖上正好位於一個複雜的地帶,這個小區域有來自大腦皮質脊髓神經束、小腦、橋腦、腦幹、以及第八對腦神經的交通網路。因此,這個部位的病變,又可依據神經解剖上的關係,區分為周邊神經與中樞神經。周邊神經疾病的眩暈症發作起來,常伴隨有耳鳴(tinnitus)、聽力喪失(hearing loss)、眼球振顫(nystagmus)呈現特有的周邊形式。中樞神經疾病的眩暈症,其眼球振顫呈現特定的腦幹形式。整理如下:

一、周邊神經疾病
1.良性陣發性的眩暈(Benigh Positional Proxysmal Vertigo,BPPV):
這種眩暈症在門診十分常見,好發於老年人,常有特殊的誘發體位,發作數分鍾後,若停止不動,眩暈症停止,但是若位置再度改變,則眩暈症又會發作。不予任何治療,六個月症狀也會自行緩解。關於這種疾病的成因,目前流行的說法是內耳掌管平衡的耳石退化脫落,形成遊離狀的小顆粒,當姿勢改變時,就會影響內淋巴的流動,造成眩暈症。另外一種說法是,中耳長出一條小通路達到內耳,影響左右兩邊的壓力差,造成眩暈症。

2.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
至今仍是一個充滿迷樣般的疾病,由解剖學的證據已知梅尼爾氏症的主要病變在於,不明原因的內淋巴局部水腫,聽神經及半規管細胞被破壞。病人會感到耳鳴、耳朵脹痛、聽力喪失、眼球振顫。發作呈現陣發性,每次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而後逐漸緩解。爾後的數個月內不定時的發作,每發作一次,聽力就喪失一些,最後可以完全耳聾。

3.急性迷路炎(Acute labyrinthitis):
急性迷路炎常與病毒感染有關,這樣的情形通常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再來就是緩慢出現的暈眩,大約再過三天後出現最嚴重的暈眩,之後大約三到六周的時間會慢慢複原。

4.耳毒性物質或藥物(Ototoxins):
某些常見的抗生素藥物,因病人體質關係,使用後就會造成暫時性聽力喪失,眩暈症也是其中一個症狀,通常停藥後可以恢複。

5.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
這是第八對腦神經的良性腫瘤,腦部的腫瘤不管組織學上是良性或惡性,隻要會壓迫到重要的神經造成神經學症狀就是不好的腫瘤。剛才提過,前庭部位的神經網路相當複雜而重要,因此,壓迫聽神經,就會造成聽力喪失,壓迫前庭,就會造成眩暈症,壓迫小腦,就會有平衡感失調的症狀,如果侵犯小腦與橋腦交界(cerebellopontile (C-P) angle),許多腦幹的症狀就會出現。一般來說,腫瘤性疾病所造成的症狀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開刀的困難度也越高。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造成的後遺症越小。可惜的是,通常病人等到有症狀的時候,腫瘤多半已經很大了。

二、中樞神經疾病
1.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這是一種中樞神經係統漸進性去髓鞘的可怕疾病,若影響到前庭神經,就會造成眩暈症,此外,也會影響許多腦幹部位神經的病變及相關症狀,視神經的病變相當常見。起初疾病發作後會緩解,但是往後每發作一次,病人的狀況就越差,緩解也不會回到原來的狀況,病程呈現階梯式下降的曲線。

2.椎底動脈循環障礙(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
這種類型的眩暈症是因為腦部血管循環障礙所造成,所以發作的時候,偶爾會伴隨著類似中風的相關症狀,例如語言障礙、視覺障礙、感覺神經麻痹、肢體無力或麻痹等等。若症狀在一天內緩解,稱為陣發性缺血性腦中風(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若症狀輕微,數分鍾緩解,隻能下椎底動脈循環障礙的診斷。

3.中樞神經藥物(Central acting agents)
許多中樞神經抑製的藥物,過量服用就會導致眩暈症。適當的藥物濃度監測是必要的。

 其他和眩暈症很類似的昏厥、頭暈、頭痛等等症狀在醫學上都有很嚴格的定義,一般人常常在求診的時候,混用這些症狀,因此,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對於眩暈症有初步的了解。

電腦族:如何防止頸椎病的發生

      頸椎病趨向年輕化

   由於電腦的普及,每天使用電腦辦公的人群在不斷增多。尤其是在IT等新興行業,每天坐在電腦前辦公的中青年人普遍受到頸椎或頸椎肌肉酸痛問題的困擾。

   解放軍306醫院骨科副主任馬華鬆介紹說,近年來新增的很多20多歲的頸椎病病人,其頸椎僵直、肌肉酸痛等症狀的產生,基本上都與電腦及過重的工作負荷有關。

         人人都應定期保養頸椎

   汽車要定期進行保養,否則容易帶來安全隱患。郜誌廣告誡人們,每個人都應定期“保養”自己的關節,尤其是長期處於疲勞狀態的頸部關節。“人的頸椎有7個關節,隻要一個關節的功能很差,甚至鎖死不能靈活轉動,另外6個就得玩命幹活。這1個鎖得越死,那6個就幹得越累。”郜誌廣說。

   他提醒人們,頸椎出現不適時應盡早就醫,用理療、按摩等方法緩解軟組織損傷,同時可通過牽引、矯正的手法改變椎體功能,解決椎體壓迫血管和神經引起的痙攣症狀,使其恢複正常或避免進一步退化。

           頸椎病的症狀

   1.頭頸活動受限,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起偏頭痛或眩暈;

   2.頸部活動時疼痛,頸腰背痛反複發作;

   3.頸部僵直,總是將頭歪向一側或反複“落枕”;

   4.手、肩、臂感覺異常疼痛、麻木,手指無力;

   5.偏頭痛、視力障礙、耳鳴、聽力減退,失眠多夢、長期打呼嚕等;

   6.低頭時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過電樣的感覺;

   7.上頸椎的交感神經若受到壓迫,可引起眼睛痛、視力下降、心慌、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

         現將一套行之有效的頸椎保健操推薦給大家:

   1.與項爭力:頭後伸看天,使前額盡量保持最高位置,然後還原;頭前屈看地,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前胸,然後還原。

   2.哪吒探海:頭頸伸向左前方,雙目注視左前方6尺處,使頸部盡量保持伸長位置,然後還原;再使頭頸伸向右前方,方法同前。

   3.犀牛望月:頭頸向左後方盡力旋轉,雙目視左後上方天空,意想遙望月亮,然後還原;再使頭頸轉向右後上方,方法同前。

   4.青龍飲水:頭頸向左側平行轉動,意想下頜尋找肩井穴,盡量貼近肩井,然後複原;再使頭頸向右側轉動,方法同前。

   5.放眼昆侖:自然站立,雙腳略分開,與肩等寬,頭頸向左轉,雙眼透過肩部注視左腳的昆侖穴,停留片刻,然後還原:再使頭頸向右側轉動,方法同前。

   6.提肩縮頸:自然站立,雙腳略分開,與肩等寬,雙肩慢慢提起,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後,雙肩慢慢放下,頭頸自然伸出,還原後再將雙肩用力往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後,雙肩放鬆複原。

  以上功法可每小時練習一次,不拘時間地點,建議看電視時,邊看邊練。要點是輕柔和緩,盡量加上意念。

         頸椎病的原因

  1.不良的睡眠體位,如高枕;

   2.工作姿勢不當:長期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造成頸後部肌肉韌帶組織的勞損。

   另外屈頸情況下,椎間盤的內壓大大增高,使髓核後移而出現蛻變;

   3.長期精神高度緊張,也會加重頸椎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