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怎麽變得越來越淡漠?
文章來源: 舒怡然2011-06-03 07:35:22

人情怎麽變得越來越淡漠?

舒怡然

 

周末在中文學校,閑聽幾位跟那兒聊天,話題無非是扯扯回國那些事兒。一位男士感歎地說,“唉,我真的害怕回國,回一次,傷一次。親戚朋友之間,變得越來越淡,人家從心底裏也沒拿咱們當一曲。”另一位附和道:“嗨,想開點,不是有那句話嗎,‘親戚遠了香,鄰裏高搭牆’。回國就是為了看看父母,帶孩子觀光旅遊。既然親朋聚會,招來的是犯堵,那就少聚為妙。這方麵我有經驗。”

他們的閑侃也使我怦然心動,人世間還有什麽比人情淡漠更令人悲哀的呢?我經常讀到網友們回國,受到家人朋友熱情招待的描述,當然我並不懷疑這些秀出來的親情之真誠。但是,另外一種聲音也經常不絕於耳,比如象上麵幾位男士講述的感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當成一回事,在別人心裏占據一定的位置,或者更直白地說,就是被招待得特殊一點。然而,人情就如同一個蓄水池,如果人們不再往裏加水,那麽它隻會越用越少。你若期待回國受到特殊的禮遇,心裏也要想想你能夠給對方帶來什麽。以前親戚朋友會為有個海外華僑的洋親戚而莫名其妙地驕傲自豪一番,圖的是個虛榮。現在呢,在國人眼裏西方世界不再神秘,連美國都變得荒唐了!蒙在人們心頭的虛幻的麵紗沒了,一向講究實際重視眼前利益的國人,又能怎麽想這些回國探親的海外華人呢?所以,擺正自己的心態很重要,不然一旦遭遇到冷言冷語,或不屑一顧,或僅僅是有點怠慢,心裏就會受傷,甚至是重創。

再說,親情的交流也是個禮尚往來的過程。你回國希望人家熱情款待,大宴賓朋;人家有機會到你的門下,你是否也是熱情遠迎,回贈有加呢?

因為我們常年生活在海外,和家人尤其是朋友的聯係自然地少了,事實上,我們已經徹底地離開了國內那個圈子---朋友圈子以及親戚圈子,那種熟悉親切的感覺,隨著時光的流逝,不可能不悄悄地在褪色。人情啊,其實也是需要培育的,無論是友情還是親情,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注入情感。生活在特定的圈子裏,因為有了彼此之間的需要與被需要,有了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聯係,才會產生人情,所謂日久生情。正是親戚要走動,朋友要交流。而沒有互動的人情,又怎麽能不越來越淡呢?

想到這裏,即便我們真的感受到親朋好友的淡漠,也不必黯然神傷。

人與人之間的比較總是難免的,親戚朋友之間就更容易比較。嫉妒隻能產生在能力相近且在你生活圈子以內的人們之間。平民百姓有誰會去嫉妒比爾蓋茲或是巴菲特的富有,因為他們離你太遠,就失去了比較的意義。回國與親戚朋友之間發生的許多糾結,說到底都是因為嫉妒而生。因為嫉妒,所以互相不服氣;因為嫉妒,所以彼此有了隔閡。嫉妒象一劑毒藥,每時每刻都在吞噬和褻瀆著人類美好的情感。嫉妒又象成癮藥,它總是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慢慢發作。

放下嫉妒,以真情待人,眼界和心胸就會變得越來越開闊。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用“情”也要恰到好處,適可而止。正如美味不可多用一樣,肆意拋灑“人情”,一旦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就會產生極度的失望和心理落差,人情越來越淡漠的感覺便油然而生。同樣,過度利用“人情”,久了那給予的一方就會身心疲憊,這樣的人情又能持續多久呢?

所以,人情的付出與收獲,是要有個度的把握,這大概也是一種做人的藝術吧。

2011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