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美國,你快樂嗎?
文章來源: 舒怡然2009-06-05 10:21:15

寫下這個標題,心裏便在打鼓。這個問題得先問自己。是啊,在美國一呆便是十幾年了,你活得快樂嗎?

快樂是什麽?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對客觀現實滿意程度的心理反應。

吃了一頓好飯,心滿意足,因為飽了口福。是快樂。看了一場精彩的球賽,興致昂然,因為飽了眼福。也是快樂。這個春假去了一趟加勒比海,那旖旎的海灘風光,遊輪上那豪華的裝飾和充滿意大利情調的表演,更有那令人眼花繚亂的“保肥”(buffet)午餐,以及那正式拘謹卻又充滿享受感的晚宴,真的叫人流連忘返。看到寶貝兒子和乖乖女兒在船上玩兒得那麽開心盡興,心裏除了快樂還能有什麽呢?

快樂好像也是分層次的。回想我們父母那一輩,經曆過大躍進和文革,對他們來說,有吃有穿便是最大的快樂。而今天在中國,溫飽問題已不在話下。所以每次打電話,父母心境都很好。總是那句話“放心吧,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的。你自己要多保重啊!”到了我們這一代,似乎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吃飯穿衣。人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後,便自然會產生對精神快樂的需求。

記得十年前,在經曆了一番打拚(或曰掙紮)之後,終於買了新車,新房,又生了兒子。興奮之餘,免不了打電話向好友報喜。我的這位好友(曾經的至交)非常正經地跟我說“恭喜你呀!終於實現了美國夢。”我有些驚愕“什麽美國夢?”她說“哎呀,你連這都不知道,就是每個美國人都夢想的——房子,車子,孩子,還有票子”我不禁脫口而出“敢情還是四子登科,我可是沒什麽票子,還借了一堆債呢!”好友便說“著什麽急呀!哪個美國人不欠一屁股債?慢慢還唄。能置辦起這一切,說明你有這個能力。”聽了朋友的話,心裏不覺喜滋滋的。是啊,回想自己赤手空拳來到這片土地,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實現了這所謂的“美國夢”。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而且這份自豪一直伴隨了我好多年。

可是,說不清從哪一天開始,這“美國夢”的快樂感覺開始悄悄地褪色。而且與日俱增。記得兩年前去參加在美同學的聚會。大家聊買房子,裝修房子,聊小孩兒的教育,正在興頭,不知哪位把話題扯到了事業上,於是一片沉默。終於有人忍不住說“幹嘛哪壺水不開提哪壺啊!要什麽撈什子事業,混一天算一天吧。”“混”成了一個通用的詞兒,不混又能怎樣呢?想想我們這一代人,當年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來到了美國。又經過無數周折(因人而異),才在這有了立足之地。“美國夢”是實現了,大多數人(不包括成功人士)把聰明才智貢獻給了美國偉大的電腦事業,製藥事業,化工事業,………… 可是我們自己的事業在哪呢?再回頭看看當年那些留在國內的我們的同學,同事 和朋友,追求科學的,已經成了教授,博導;追求仕途的,已經提了廳級,副廳,差點的也是個處長;那些喜歡發財的就更牛了,管怎麽也混了個老總,有誰願意做一輩子打工仔呢?難怪我的一個朋友從國內回來後,傷感地說“以後不要回去了,等他們都退了不牛了,再回去。”我在想,我們曾經毫無顧忌地放棄了那個人生的競技場,來到這片我們並不熟悉的土地,為了這個“美國夢”我們所付出的真的有些得不償失。人,畢竟是生活在凡世,有誰能夠超脫這個名利場呢?

想到快樂,那不過是一種感受,因人而異。也許快不快樂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或許,應了那句俗話知足者常樂。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