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聖的金色大廳
文章來源: 5憂2013-06-18 11:25:16

    2013年5月29日 & 2013年6月5日

 1:金色大廳就在這座外表並不特別起眼的建築物內。
 

 去維也納之前就從網上知道每天下午1:00有英語導遊帶領參觀金色大廳,計劃如果沒機會進去聽場音樂會,怎麽著也得進去看看這神聖的地方。28號下午走過來看看時已過3:00,門前冷冷清清沒見幾個人,轉了一圈拍了幾張旅遊照,找到在側麵的辦公室想預先買好明天(29號)的參觀門票,工作人員說:不必,明天來現買肯定可以買到。那就不急了。

  圖2:象個長方形鞋盒子的金色大廳內,麵對我們的那個是導遊,他在等大家就坐後好講解。同批遊客中有好幾個老人,還有拄拐杖的,看來是來圓夢的,有幾處導遊都是指示我們走樓梯後,帶著他們乘電梯等我們。
 

  圖3:大廳進門處天頂。
 

  圖4:天頂細節。
 

  圖5:大廳內部天頂細節。
 

    去布拉格的前一天,在霍夫堡前前後後遊走時,被一著“莫紮特衣飾”的小姑娘遊說買了65日晚上在金色大廳的音樂會門票,69歐一張,有比這貴的,也有比這價便宜的,小姑娘是奧地利出生的中國人,會德語和英語,不會講中文,很友好地交待我們五點以前到“Ticket Office”取票,臨走還加一句,網上有不同日期的曲目單,自己預先打印下來,進去後就不用花錢買了。 

  圖6:街頭上這種裝扮的人大都是推銷各種音樂會門票的人,買好票後一般都要去“Vienna Ticket Office”取票的。那地方推開一扇很不起眼的門進去後還要坐電梯上到三樓,好找,也不好找。
 

  圖7:金色大廳還是很“金”的,演出之前趕緊再來個“到此一遊”照。
 

  圖8:“站”在大廳左邊的金色美女們。 
 

  圖9:金色美女們站得好辛苦,來張特寫吧。
 

  圖10:大廳內的座椅比我們想象得簡陋,許是太多人坐過的緣故,感覺舊舊的,也或許這才是歲月的痕跡。這是我們坐的185號和6號位。
 

  圖11:維也納莫紮特樂團當晚演出人員謝幕。 
 

  圖12201365日晚上的曲目單。 
 

  圖13:曲目單是和這本小冊子一起賣的,共6歐。小冊子內有不同語言對莫紮特的簡介,對“維也納莫紮特樂團”的介紹,和樂團成員的介紹,等等,我們當紀念品買了一份。
 

  圖142013529日的參觀門票和65日晚上8:15音樂會門票。
 

  圖15:金色大廳內的座位分布。(買票時忘拍,網上沒找著。) 

    我們對歌劇幾乎沒有任何欣賞能力,曲目單裏除了“費加羅的婚禮”和“魔笛”聽過外,絕大多數根本不了解,隻有最後在熱情似火的觀眾熱烈的掌聲之下,樂隊加演的兩首幾乎每個觀眾都耳熟能祥,且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總是以這兩首曲子作為結束曲,我們還不致於例外:1)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6年的《藍色多瑙河園舞曲》。2)老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48年的《拉德斯基進行曲》。 
 

來自網絡的資料: 

    1。莫紮特:全名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紮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27日 ~ 1791125日)。莫紮特出生在薩爾茨堡,他的父親列奧波德.莫紮特是一個宮廷小提琴手兼宮廷副樂隊長。小神童沃爾夫岡早年受益於他父親給予他納豐富,認真而又聰慧的指導。年輕的莫紮特曾經到歐洲參加鋼琴巡演。他的父親審時度勢,深知如何調節大師的風格和創意的關係,使莫紮特成長為音樂界最全麵的天才人物。柯榭爾目錄中收藏了莫紮特626部作品,呈現著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形式,包括宗教題材和非宗教題材,聲樂,和樂器作品,18世紀沒有任何一位音樂家的作品可以與此相提並論。

    2。音樂之友協會:1870年,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隆重地為音樂協會埋下奠基石,當年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的新年音樂會就在音樂協會的金色大廳裏舉行,從此,金色大廳成為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固定場所。 

    3。每天下午一點有英語導遊帶領參觀金色大廳,參觀門票6歐,可拍照。

    4。金色大,全稱為維樂協會金色大,是納,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之一。金色大並非一座獨立的建築,而是音之友會大樓的一部分,這座建築物中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外,有勃拉姆斯和莫紮特等演出有好多間辦公室。金色大生活的支點,也是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地。新年音會每年按照傳統都會在行。從1939年開始,每年11日在此新年音會,後因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複。金色大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