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吃火雞 吃醬鴨
文章來源: 曉青2021-11-27 12:38:43

感恩節,是一個來了美國才過的節日,也才知道,這個節日要吃火雞。

記得第一次吃火雞是小時候,在內蒙的時候。那是別人送的,是活的,那是第一次認識火雞。

我們家老早就養雞,最早的雞就一種,都長得樣的,後來才有了白樂嗬雞,就是肉雞,很快就能長大大的,肉很多,但並不香。

火雞不一樣,高高大大的。

隻記得那個火雞收拾好了,做出來,一點都不好吃,有點柴,也不香。後來再也沒有吃過。

在美國,火雞很多,平時也有火雞,腸什麽的都有火雞肉的,還有肉餡也有賣火雞肉的。但這火雞比我小時候看到的要大,最小的也是特別大的。

西餐館裏,火雞菜也不少,有的好一點的還行,不怎麽好的,肉真的不是不香,而是不好吃。

感恩節多數飯店都關門,所以就到僅有的幾家吃頓晚餐,也算過節了。

後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跟一家朋友一起,每年感恩節一起去外邊吃飯,這個習慣保持了很多年了,今年沒有出去吃,也沒有見麵。希望明年能恢複正常生活吧。

看樣子,誰知道呢,也許夠嗆。

過節休息在家,總得做點什麽好吃的吧,開開冰箱一看,有一袋子好像是雞,我就想,雞好像都吃完了,怎麽還有?趕緊吃掉,於是就拿出來泡水裏化。

等化開了我一看,這膀子不像雞,結果一想,我上次買的鴨,做了半隻啤酒鴨,還剩了半隻。

上次的啤酒鴨還可以,但感覺不是很理想,這次怎麽做好呢?於是我上網開始看視頻,很多人都在講怎麽做鴨,也都說鴨做不好就腥氣。

看了好幾個,都不是我特別喜歡的做法。

於是我準備綜合他們的做法,自己瞎做一個。

把鴨子洗幹淨,用鹽多一點的醃,同時放花椒、大料、蔥、薑,跟廚師學的,薑削皮拍扁。料都放好了就揉一揉,然後放冰箱裏。

看了兩集電視劇,大概有兩個小時了,把鴨子從冰箱裏拿出來,洗幹淨,料都去掉。

炒勺裏放油,放冰糖,冰糖化出顏色了,把雞塊放進去炒,炒成糖色了,加蔥、薑、生抽、老抽,加適量的醋,加開水,燉幾分鍾,然後倒進高壓鍋,放點海帶。壓40分鍾,住在平原壓20多分鍾就可以了。

等高壓鍋沒有了壓力,把鴨子、海帶撈出來放炒勺裏,再加點高壓鍋裏的湯進去收汁,就成了下邊這樣的一鍋醬鴨了。

味道相當的好!

其實我壓的時間長了,如果不長,就可以把高壓鍋所有的湯都放進炒勺裏燒,知道湯幹,那樣估計味道更加濃。

廚師們的經驗是,做鴨一定要夠鹹,有個東北廚師說,做鴨子一定要把鹽放到頂尖。原來他講的時候都是說,幾分口的鹽、幾分口的糖。

主要是為了不讓鴨子腥氣吧。

我沒有放那麽多的鹽,他們的鴨都沒有醃,我是醃了的,所以我感覺再放那麽多鹽太多了,就是我不醃也不能放頂尖,太鹹了可不行。

廚師講了一個酥鴨的做法,然後還得在湯裏泡七八個小時,我不喜歡。所以沒有按他說的做。

選擇各種做法裏我能接受的,自己再掂量一下料的多少,尤其是醋,放多了會酸,但放合適了也幫助提味,非常不錯,吃不出放醋了,但肉很香。花椒大料也是,不能放太多,但也要又料的味兒。

第一次做,感覺還算行吧,下次繼續努力!

原來我不怎麽喜歡吃鴨子,從來沒琢磨過怎麽做鴨子,後來看大家都在吃鴨子,尤其都做鹽水鴨,我就想,這鴨子要像肉那麽做能不能好吃,結果第一次做的不好吃,一隻鴨基本是我自己吃掉的,也不是不能吃,就是有點腥味兒。

上次做了啤酒鴨,還行,但不夠香,這次換了招數,味道就不一樣了。我尤其喜歡吃鴨脖子,鴨翅膀,真香。

放點海帶也是看視頻上說的,說放點海帶幫助去腥味兒,這鴨子怎麽那麽腥呢?難怪國內餐館除了烤鴨也不多見鴨子做的菜。美國的中餐中倒是有,不過也不怎麽喜歡吃。

看網上說鴨子很有營養的,所以才有興趣學做鴨子,下次買了再試別的方法,我不喜歡炸,所以也少了花樣。

今天看東北師傅講德州扒雞,也少要炸,那就不做。雞,還是小雞燉蘑菇比較好吃,也好做。太麻煩的方法也不喜歡。

要又懶又能吃得上,挺不容易的:)

節一晃就過去了,又要開始上班了。過節哪兒也沒去,外邊的疫情依舊,在家悶著兩部劇都追上了更新的進度,也算收獲。

一會兒包餃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