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恢複自由的日子
文章來源: 曉青2020-08-16 18:38:27

最近我們這裏在燃燒著有史以來的第四場最大的火災。

這兩天早上的太陽都是火紅火紅的,不知道跟霧霾、黑子之類的有沒有關係。

禍不單行、福不雙至,曆來如此,越來越覺得老話是有道理的。

眼前的疫情還是今天多幾個、明天少幾個,估計也就這樣了,街上的人們也是看著該幹什麽幹什麽了。

我們州的失業信托基金將在下周破產,接下來將從聯邦失業賬戶借錢發給那些失業者。持續下去真的前景堪憂。

日子還得過,今天出去,發現超市人真的不多,跟疫情以前相比人少的不是一星半點,雖然有時候看著停車場人好像也不少,但照以前是少多了。對我來說是好事兒,可以不用太緊張,我一直覺得遇不到人是最好的。

昨天看網上有個專家說,帶兩個口罩更容易傳染,說是第二個口罩會把第一個口罩壓得邊上有縫隙,容易進去病毒。

我有時候就戴兩個口罩,普通口罩畢竟容易呼吸,戴兩個比戴一個更好點,比戴更好的口罩容易呼吸點。

看完專家說的話,我注意了一下電視新聞裏街上戴口罩的人,基本上邊上都有縫隙的。說實話,沒有病毒擋點是點,真的能從臉邊上,口罩縫裏進去病毒傳染你,就你正臉的那層也擋不住了。那就被傳染沒商量了。

再說我今天特意照鏡子戴兩個口罩試一下,根本沒有專家說的現象,因為口罩帶是鬆緊的:)男人平時不做事兒,按理論思考問題取得答案,唉!不說了,人家是專家。我就我行我素吧,N95據說最好,能擋98%的病毒,別說不去那麽高風險的地方,就是去,我不等被傳染就先被憋死了。

網上說,咱們的普通口罩是能擋70%到90%,布口罩少一些,紗巾更少一些,最差的是圍脖。我感覺隻要不跟人說話,隻要沒遇到發燒咳嗽的人,一般情況下普通口罩應當是有效的。

至於說遇到了病人又說話了,或者說病人去看醫生了,那麽傳染的幾率當然就大了,再說還看在什麽樣的環境當中,空場或者大超市,Costco裏,如果沒多少人應當相對安全,如果去醫院看醫生,小屋不大的封閉很嚴的,那風險就高了。

今年開始辦駕照如果網上辦,必須要看眼醫,如果三年內沒看過眼醫的不行,體檢家庭醫生那種看眼見不算。我恰好去年換過眼鏡,網上換駕照很簡單,半個月就收到了新駕照,封麵一點都不好看,還說新設計,多漂亮。舊的留起來作紀念!

沒想到疫情持續這麽久,不然早點換駕照就好了。老公就得去看眼醫了,準備去Costco看,他們專門給換駕照的檢查,肯定簡單又快。約第一個看,這樣更安全。

老公特別擔心,我跟他說:“不要以為就你怕死,誰都怕死,看你的醫生風險更大,他得一天天看你們這些人呢,那小屋子裏,誰知道你們誰長出一口氣,再帶點小病毒啥的。”

人活著都有風險,做好防護剩下的就隻能交給命運了。

咱們看到了這瘟疫無論在中國、美國還是世界上其它國家,疫情都很厲害,但相對來說,國外的防護比國內的差很多,但醫護人員並沒有咱們想象的那樣死法。

如果按國內的防護看,國外尤其美國醫護人員的防護就太簡單了,至少脖子是都露著的。確實因為醫治和搶救病人死去了不少醫護人員,但如果按咱們想的,要求的那樣防護,恐怕所剩無幾了。

防護除了嚴密也要科學,起初我們覺得國外沒有足夠的防護用品,沒有充分的準備,到了現在應當不缺防護了,也看到他們防護確實比以前好了,但照咱們國內的還是差很多。

我想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人少,病人的密度小。咱們國內看病排起隊來,人擠人,加上不是所有的醫院通風條件都那麽好,而國外的醫院環境還是相對來說好很多的。

麵對瘟疫,既要小心再小心,也不能過度擔心,否則天天那麽緊張,生活得就太憋屈了。能不出去盡量,必須出去就別過度擔心。

做到平安出入,現在實在不容易,但必要的活動也不能不去不是。

也許像很多專家說的那樣,這個病毒要長期跟人類共存了,也有說至少要好幾年才能徹底控製住,現在看,都有可能。

新東西,誰也說不準,人們能說的都是經驗,經驗都是過去發生了,總結出來的,而不是別的經驗都能借鑒的,這場瘟疫帶給人們的思考應當很多,希望誰都不要拍拍腦袋就說話。雖然不用負責人,也有損自己的光輝形象。

反正我覺得想當然的人還是不少的,無論多麽有學問的人。學問是學來的,通過學習掌握的知識運用到自己工作當中,再把過去自己的認識通過實踐一點點提高,慢慢就有了跟過去不大一樣的認識,這就是進步。

那些完全按照學來的理論去分析判斷新情況、新問題,得出的結論就非常容易被推翻,不明白的人們就會覺得你咋學的,怎麽拍拍腦袋就說呢。其實也是反複思考才說的。

這就是當科學家、專家的不容易之處。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他們人類現在也許所剩無幾了。正是他們的智慧,努力,奉獻,才有了今天世界上眾多的人類。

小小瘟疫把人類禍害得夠嗆,不過,相信終究會被戰勝的。

大家一起努力吧,盡量做好防護,為別人更為了自己!

這張照片要把房子去掉,看著像海上看日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