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是不是關鍵
文章來源: 曉青2018-09-19 09:33:40

最近腦袋不好使,嚴重地糊塗,就寫點都啥想不出合適的標題。

有人曾經說過,常看電視劇會影響人的大腦,真不希望這是科學的。因為咱們天天都願意看點呀,有沒有說少看點沒事兒的研究結果呢?期待!

昨天看新聞,看見了蔣雯麗,人還是滿精神的,也沒有發胖,但想起來她後來的電視劇演得都不如從前了,這就讓人想到了演技,一個演員的演技是不是決定她演員壽命長短的關鍵。

其實,誰的演技都不會有很高,個別演員戲路寬些,能勝任不同的角色而多數都是隻適合演某一類的角色的。即便是星星們也不例外。還有一個就是王誌文,原來非常喜歡他的劇,現在演技下降了,不像好好演的樣子。唉。

很多時候,我覺得還得看劇本和導演的能力。

最近看完了長達48集的《生命線》,挺好的一個故事,抗日的。結果演得很多情節都不合邏輯,讓你一個勁的產生“怎麽會這樣、哪兒會這樣呀”的感覺。越到後來越不好看,咬牙看完了全劇。

該犧牲的不犧牲,怎麽都犧牲不了,該活著的非得死去,而且好像願意死似的。這怎麽想著編的呢?真是不可思議。

這幾天在看《聖天門口》,看了好幾集了,這個名字都記不住。啥意思呢?有文化的人現在越來越走藝術的道路了,都整些意向的名字。要不就是什麽什麽123地連續拍,還有什麽什麽之什麽的。其實故事有沒有聯係都不知道。要麽就是新什麽什麽。

中國文字那麽多,那麽多可以湊成美好的,吸引人的名字,怎麽就不會找個好點的,讓人能記得住的,跟劇的內容好好有關係的呢?《潛伏》、《地道戰》、《地雷戰》、《鐵道遊擊隊》、《幸福來敲門》、《五朵金花》、《毒戰》、《心術》、《蝸居》... ...太多了太多了。再好點的《給我一支煙》、《黑洞》、《黑冰》、《懸崖》等等的。這現在都不知道怎麽起名了。

想起來郝建小品說的:“郝建這名兒,是我媽起早貪黑兒給我起的。”是不是一部劇也應當起早貪黑兒地起個好點的名兒呢?我知道不容易,就我寫點啥也不知道起個什麽標題好點呢。沒轍的時候就寫《流水賬》。

好多人說,現在的劇為了長,為了賺錢多,就要多拍很多集,然後越到最後自然越差,湊集的。是,也不完全是。結尾好的電視劇不多,總是草草收場的感覺。很奇怪。

反正是好看的劇越來越少了,真正有好演技的演員也是越來越少了,很多人整容,整的我看著直臉盲。男演員也開始整容了,再化妝的老點的,真不好認了,拉雙眼皮原來都是女的,現在好多男演員都做:)有些真不好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大眼睛雙眼皮的,本來是跟鼻子嘴啥的配套的,結果弄了一個部分不弄其它地方,不配套了,看上去別扭。所以為啥要全麵整容呢:)

有時候劇情不好看就開始看演員,然後就發現很多毛病,劇情要好就不會有精力想那麽多了。《聖天門口》說的是1927年的故事,兩家有錢人在天門口這個地方對立,來了共產黨了,還有國民黨。也是好幾十集呢。都是老演員,還不知道到底好看不好看呢。湊合著看吧先。

這日子過得飛快,又要到月末了,真的秋天來了,雖然每天還是30度,樹葉變黃了。整天上班下班,三個飽一個倒,什麽富裕時間都沒有,想要辦的事兒一拖再拖,拖延病。懶。反正越活越回旋就是了。

對了,最近葡萄特別好吃,菠蘿如果有好的還可以繼續吃,有削菠蘿的神器了,太省事兒了。工具太重要了,就像做飯需要好用的鍋和鏟子一樣,還有菜刀。

水果不能多吃,很甜,會升血糖、升血脂,據說因為有熱量,所以就會升血脂。蔬菜水果吃多了還說會得脂肪肝,也是因為熱量高。誰知道是誰說的呢?當然,什麽都吃,什麽都不多吃應當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