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之行(15)
文章來源: 曉青2017-10-25 09:24:28

說到北京的變化,真是有說不完的話。這不是因為我很長時間沒有回去了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我是一個遊客的關係。有網友說,在這邊理所當然的事兒,到了國內就感慨萬分。是的,這也是改變的一部分,所以感慨也是有道理的。

對於國家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我覺得是好事兒,有人擔心他們回去後會不會不適應農村的生活,會不會去二三線城市,家裏依舊是留守老人和兒童。

現在的農村跟過去不同了,他們出來的時候,農村的狀況與現在完全不同。

我家有親戚的老家在鄉下,那是純農村。以前窮得不行,來到城裏串門都不想回去。前些年開始,家境好了起來,自己家蓋了房子,地也種得特別好。後來自己都不種地了,租給別人種,城裏人回老家的時候,還帶著去看那片莊家。我心說,這不是跟過去的老地主一樣了,其實比老地主還厲害:)

過去,我單位有個地主的後代,我們經常聽他講地主家的事兒,地主也不都是說的那樣,也有些地主很不容易的。還有梅子婆婆家,也是原來的地主。她家是有很多綾羅綢緞的,但也不是生活有多好。

我沒有找到那幾張照片,小樓四周有圍牆,院裏停著摩托車,院子前邊老大一片麥田。風吹著麥子就像電影裏一樣。

這是前些年的事情了,據說,現在人家已經開上了寶馬車。當然,不可能所有的農民都像他們家一樣能有這樣的改變。農民生活的改善,靠政策,也靠自己。這個如果你沒有農村的親戚,就不會了解。

我們不能覺得農村人都得靠別人,有好的政策,他們的改變比城市裏不慢。同時不得不說,很多鄉下人也很懶。想辦法不勞而獲的門檻近得很,卻不肯出力做事情。那些在鄉下改變了自己生活現狀的人們,都是經曆了很多不容易才走過來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就好像現在很多的海歸,一些人回去並不覺得不適應國內的生活,無論哪方麵。而這樣的人多數都是國家真正需要的,他們的生活條件,收入都讓他們能全力以赴的去為國家作貢獻,不少人年紀已經不小了,還在那兒每天跟年輕人一起,風風火火地忙著。到了晚上也是跟年輕人一樣,要加班。他們樂意,他們有成就感。

相反,也有些人回去想要得到同樣的待遇,卻沒有那樣的能力,於是就無法適應國內的生活,不少的人也又歸海了。有些適應不適應也是跟個人有關係的。就好像我們來美國,也有很多人不適應的。

適應,喜歡,不僅僅是因為你呆的這個地方有多好,而是你能享受得到,感覺得到它的好,你能參與,能融入這裏,那樣才能算你適應。你也才會覺得這裏真好。

很多人回國回來,都會說到霧霾,說到國內的一些弊端,卻沒有人說國內的飯菜不好吃,也沒人說自己吃到了地溝油,因為我們習慣了,適應了中國飯,吃起來也就沒有人想那麽多了。加上現在的管理好了,很多正規飯館沒有地溝油了,這是我回來後聽網友說的。

很多國內的有錢人,確實都有願望移民美國。但也有不少有條件的人,因為生活得有成就感,並不願意來美國,他們不是不知道有霧霾,也不是不知道美國空氣好,是因為他們權衡了利弊,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過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

有網友說,他認識一個小留學生,班裏30人,隻有一個人回國了,剩下的寧肯在超市裏上貨,在車行裏賣車,也不肯回國。他認為他們都不傻,知道國內有霧霾。

我覺得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能長期享受美國空氣是需要身份的,你能一輩子在超市上貨,在車行賣車?就是能,你願意嗎?現在小留學生畢業回國的很多,大多數都得回國,國內小海歸的競爭也很厲害的,你現在回去,還能說你哪個學校畢業回來的,將來你呆不下了回去的時候,你說你哪個超市上貨的,哪個車行賣車的?這背景是不是不一樣了,是傻還是聰明?相信他們不會那麽傻,寧肯呆在這裏上貨,賣車的。

再說,等到有一天中國的霧霾沒了,他們還在上貨賣車,自己會不會覺得後悔呢?是的,上貨賣車都是工作,也都需要有人去做,但父母花那麽多錢培養你,應當是希望你能學有所用吧?所以,選擇自己生活的道路,選擇自己的前途,靠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政策再好,條件再好,你隻看眼前利益,未來還有很久。機會是給勤奮的,肯於付出的人準備的,等啥啥都好了,你會有機會生活在那兒嗎?這個世界是要得到都得有付出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隻能在爸爸媽媽身邊能行,而且也是暫時的,你大了,父母老了,你張口吃什麽,伸手跟誰要?

能力是一個人生存的法寶,生活的好不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取決於你在哪個國家,哪個人的領導之下。沒有能力的人哪兒都有,在美國生活的人一定看得到,美國那些沒有能力的人是怎麽生活著的。

這次回北京還有一個感覺,就是看病方便多了。醫院裏原來是人滿為患的,現在掛號可以在網上辦了,掛號地方人就不那麽多了。當然專家號還是很難求的。大家經濟條件好了,可以買號,隻是需要多花幾百塊錢。但你不需要排一夜的隊,也是覺得值得的。前提是你真的迷信那個專家。

幹啥都得有智慧,有些病看專家是必要的,但有些病就沒有必要。

這次回北京之前,我在網上看到北京有些健康體檢中心,原來有些醫院就有,叫體檢門診。過去每次回國,我都會去那裏體檢,現在看到網上有專門的體檢中心,就準備去那裏做個體檢。

在美國很多年了,說實話,沒看過什麽病,除了有過幾次急診,也不是什麽大病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肯定是會出現一些狀況,尤其是腰腿,頸椎的。雖然知道這都是正常的退化現象,但還是願意看看,到底什麽毛病,到了什麽程度。

我的腰不好,曾經在美國看醫生,醫生問我有沒有從高處摔下來,我說沒有,她說:“那不用看,除非你想做手術。”我的膝關節傷了,恢複的不是很好,我想看看,醫生說:“退化性關節炎,不用看,除非你想換關節。”

也許有人聽醫生這麽說,就高高興興回家了。我心裏也知道,看了也就那些病,什麽退化性骨關節炎,哪兒突出了,隆出了,增生了。等等的,但哪兒到底怎麽樣了,我還是想自己知道一下,平日生活裏也好注意。

比如說,沒什麽大事兒,就得努力鍛煉,多長肌肉,而如果關節真的有問題,還就不能太多鍛煉,否則還真就得換關節了。美國醫生的原則就是多鍛煉。



在網上查了一下,北京體檢中心的位置,有一個離我住的地方不遠。於是決定回去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體檢。


在美國生活,覺得國內生活很規律,早八點上班,晚五點下班。這次回去一看,還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醫院開門早了,周末也都上班了,星期天都上班。

我去的這家體檢中心早上7點就開門了。而實際上6點半就有人開始上班了。

那天,我早早地來到這裏,現在國內不管銀行還是醫院,都不是排大隊了,是拿號,拿排隊的號,然後坐那兒等著叫你。牆上都有顯示器,叫到你,你就去。聽不見沒關係,還有人幫你看著呢,到時候幫著喊你,態度還挺好的。

咱們國內醫院的醫護人員非常麻利,不像美國。而且技術都很好,抽血的技術真是比美國不知道強多少。這一點我想在美國生活的人,一定都有深刻的體會的。

體檢中心的好處,就是人少,你自己想查什麽都可以查,她們還能給你一些建議。

現在國內的健康意識強了,那天我說拍片子,人家就跟我說,拍片子輻射太多,有些可以做核磁,CT。核磁過去在國內很少做的,現在也成了體檢項目了。在網上查的時候,看到做一個部位都要上千塊,但最近核磁調整了價錢,我把頸椎,胸椎,腰椎和頭,做了核磁檢查,一共才一千多人民幣。

血化驗也是,我連維生素都化驗了,能想到的都查了,一共不到800人民幣,還包括膝關節和胸片。體檢中心的醫生都是各醫院退下來的專家。我都想,他們那麽大年紀了,怎麽不在家好好歇歇,還出來這麽辛苦。後來才知道,他們一個月再體檢中心上班一般都能收入近萬。要是工作半天也能收入好幾千。

現在國內的退休工資都很高了,好多都是近萬元的,普通人也好幾千,比上班人收入都高。看到網上有人爭論國內退休金有沒有那麽高,我了解的是有。而且退休金上萬的,不需要是什麽特別身份的人,不少普通人也有的。

體檢中心有網站,他們會給你一個卡,體檢完,你可以自己在家裏上網查結果,也有谘詢電話,可以打電話谘詢你的體檢結果。如果你願意可以去體檢中心,有專門的專家給你講解你的體檢結果,有問題的會給你進一步檢查或治療的建議,但體檢中心不看病。

體檢了一大堆,暫時沒發現什麽要命的毛病,血檢查除了膽固醇稍微高一點點,低密度脂蛋白不夠低,別的都在正常線以內。

專家告訴我,你要做的就是:“管住你的嘴,邁開你的腿。”哈哈,跟微信上說的一樣。其實這麽多年了,我都知道,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隻要多活動點就會恢複正常,有時候不管它也會恢複的。

至於說頸椎,胸錐,腰椎,膝關節,那就是跟年齡相關的退化,都有。回來跟大家一說,人家說:“我們都一樣的,都有。”

這次回去發現,國內的人鍛煉意識,保健養生的意識特別強。我認識的人當中,基本沒有胖子。街上就更是了,那些女孩子,不管長得怎樣,個個都很苗條,穿著講究,用品講究,發型講究。總之,每個人都活得非常陽光,有情趣,樂趣,快樂,幸福。

國內的服裝現在價格不菲,隨便一件衣服都要幾千塊。你想買普通的衣褲,隻能到超市樓上去買,而商場裏是買不到的。

人們生活的條件好了,有錢消費了,沒有生活上經濟壓力了,自然心情就輕鬆了,有了好的心情,自然也就想要讓自己活得瀟灑一些。

在美國的公園裏,我們看到大家穿什麽的都有,拖鞋,旅遊鞋。國內的人出門都是很講究的,即便逛公園也都穿得漂漂亮亮的,還都帶把太陽傘。

說到鞋,國內的鞋價實在是不低,軟點皮的鞋也都是幾千一雙的。難怪出來旅遊的人都買很多東西回去。

這次回北京,出關入關的表格上有一條:“你自帶或別人送你的禮品,如果超過800美金需要申報交稅。”我不知道以前有沒有這條,因為多數時候我跟老公一起回國,表都是他填的。

我想每個人從美國旅遊回去,都得有超過800美金的東西的。

那天看網上說,中國旅遊團到了加拿大一家店,那裏的加拿大鵝絨服被一搶而空。上個周末我去逛商場,看到了加拿大鵝絨服,800多美金一件,合人民幣還真是不多,在國內買件普通的羽絨服也要好幾千塊錢的。而且這鵝絨服是加拿大做的,更是讓人願意買。很多人覺得在美國再買中國製造的東西不劃算,其實質量和樣子也是不一樣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現象都在發生著變化,不少人納悶,我生活在美國怎麽還回國做體檢。美國的體檢實在是勞民傷財,看醫生要好幾百,化驗做檢查也要好幾百,都是美金。而且你想看的,醫生不一定給你開單子。以前我寫過的,我要體檢的時候檢查維生素D,醫生說我不缺,我想盡辦法她給我查了結果才9,標準應當是30到100.然後就給你開上萬單位的D,嚇人的量。接著讓你隔三差五去複查。

當看病成了生意,醫生的醫德就很難保證了。一個醫生同一個時間約三個病人,這屋說幾句,那屋說幾句,最好三分鍾兩分鍾把你打發了才好。換過幾個醫生都是一樣的,他們必須這麽幹,不然錢不夠支出的。

美國醫生租診所貴,自己要雇人,接電話,助手,護士。每個人都要不少的錢。還有他們的醫生保險,有些人都花上萬,甚至幾萬買保險,就怕病人告醫生。而他們還受製於保險公司,因為看病的人多數都有保險。你如果給病人開了檢查,總是沒有查出毛病來,保險公司就會不要你,這樣買這家保險公司保險的病人,就不能來看你了,沒人看病,醫生怎麽生活?

美國的醫療實在成本太高了。

所以,我們如果能常回國的,別光遊山玩水,抽點時間在國內做做體檢,花不了幾個錢,自己對自己的身體能有個更多的了解,你指望美國醫生為你的健康負責,那是不可能的。

美國的搶救應當是最好的,幾分鍾到你家,急診醫生,檢查都很及時。這個國內不能比,至少國內叫了救護車不能馬上到家裏來。耽誤搶救是肯定的,交通擁堵,急救中心少。

所以,在美國,依靠醫生就是救命,別的真沒有多大的優越性。至少我的體會不多。對了,像有些網友說的那樣,美國的藥質量好。這個體會不多,因為我很少吃藥。

真正的專家,在哪兒都少,美國有些好醫生幾個月你都排隊看不上他們。國內的也是一樣的,但我覺得也不是什麽病都非得找專家看,所以需要自己有規律地體檢,別常年不看病,一看就好多毛病,那自己也緊張了。

有些長壽老人一輩子沒看過幾次病,有人就說,越看病病越多,這樣的老人我看到過,中國有,美國也有。我外婆活到90沒看過幾次病。我老公的姥姥活到85歲,也沒有做過體檢。

美國的老人中也有,我認識一個美國老人,她從來不體檢現在93歲了,好好的。耳不聾眼不花。但也有90多歲的老人患過不少病的,有些做過很多次手術,心髒也支架搭橋的,但現在依舊能經常打高爾夫球呢。每年還自己開車去外州玩。

不能跟別人的路走,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的養生方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用同樣的方法,達到同樣的目的。 


國內的飯店滿街都是,個個人滿為患,也有關門的,這家在體檢中心邊上的飯店,原來很火的,現在變成了科技研究中心了。

國內的房子裏麵都很好,外邊不行,不管是公寓樓,還是辦公樓,可能是大環境的關係。不過這次回去看到不少小區的樓還是維護的不錯,經常粉刷外牆,看上去好不少。裏麵自己家裝修的,就不用說了,跟美國比,那就是超級豪華的。

美國的家庭住房,裝修實在是太普通了。就像餐館也是,美國的餐館沒有什麽裝修豪華的,而國內的就沒有不豪華的。記得在一家餐館吃飯的時候,聽到他們老板剛從國內回來,老板是台灣人,他跟另外一個老板說:“大陸的餐館,不管大的,小的,裝修真是沒得說,那咱們比不了。”

 《2017年北京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