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AT滿分孩子自殺想到的
文章來源: 曉青2014-10-06 20:47:55

    最近在美國有個孩子SAT滿分,沒有被藤校錄取,自殺了。

人要能自殺,不知道需要怎樣的勇氣,也許憂鬱了吧,是病在先?誰也不知道。其實很多孩子考試成績很好也一樣沒有被理想的學校錄取,但他們都能去讀自己喜歡的另外的學校,還有一些孩子沒有想到的,自己卻被比自己想象的好很多的學校錄取了。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有發生的,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常常發生,隻是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

現在大家討論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為什麽自殺的問題,問題的嚴重性到了有人認為是種族歧視問題。我以前也說過,歧視的問題不僅僅是種族之間,就是同族之間也有,它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當你沒有意識到或不在乎的時候或沒有注意到的時候,你察覺不到,但是,一旦你感覺到了,就會覺得心裏特別的不舒服,因為感覺自己在被歧視。

很多人沒有置身於事件之中,所以看得清楚,也許有些時候不是歧視,但也正是由於沒有置身其中,所以沒有也無法感覺得到。其實,是不是歧視,孩子究竟為什麽自殺,誰能說得清楚呢?現在問題的關鍵不是說因為什麽,而是說今後怎樣能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爬藤,上藤校,是海外華人其實也是所有人對孩子的期望,有人說美國人對孩子不像咱們要求的那麽高,孩子怎樣發展就怎樣發展。其實那是因為了解和接觸的美國人少,如果真的能了解更多,更近距離地接觸美國人,那麽我們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美國的父母,也可以說全天下的父母,沒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這個好當中自然包括爬藤,上藤校。

 其實爬藤是每個人人生的必由之路,隻是有人爬上去了,有人爬著爬著半路掉下來了,爬上去的需要更大的力氣在上邊生活,而掉下來的未必生活得就不好。難道不是嗎?

一個人的成功,對於自己,對於自己的家庭,對於社會和國家都很重要,但是真正的成功是什麽呢?爬藤,上藤校這個是在年齡還在很小很年輕的時候,而成功的標準可不是學習成績的標準,就像比爾蓋茨,就像喬布斯,他們是成功的象征吧?成功在我看來,不是僅僅錢,也不是富翁,那樣的人隻能算富人中的一員,成功是需要有很多的錢來證明,但更需要有成就來證明。

有錢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多了,我說的富翁不包括腐敗分子,許多人不用靠腐敗,他們靠機會靠運氣,比如炒股也造就了很多的富翁。他們雖然也需要有腦力,有智慧,但我覺得其中有很多運氣和機會的成份,所以跟其他的成功者相比應當不算。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真正的成功需要的條件很多,學習成績在讀書的時候當然很重要,但其他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承受失敗帶來的壓力的能力。誰能說比爾蓋茨和喬布斯是一步就成功了的?說到這裏我想起來這些年在美國接觸了不少的美國人,他們在很多方麵跟我們相似甚至完全一樣,比如我一直以為會不同的婆媳關係,比如我一直不認為的女人不願意男人做飯,是因為男人做了飯灶台要收拾很久,還不如自己做飯,邊做就邊收拾了。

但有些方麵還真是不同,比如我們如果成功了,或有了好點的生活了,我們念念不忘的是我們曾經吃過的苦,我們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經曆的那些讓人聽了看了又同情又感歎,似乎還很佩服。而美國人在這方麵跟咱們不同,他們很少說那些苦難的經曆,他們說得多的都是自己的今天,而其他的都是慢慢被人發現的。

文化的不同,種族的不同,每個人的個性的不同,導致了生活最終的不同。這一點我想我們都應當有共識。

一個學習成績這麽好的孩子,在沒有被藤校錄取後自殺了,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為了什麽原因自殺的,隻是在這個時候。所以我們說什麽都是猜測,但讓我感到很遺憾的是,在這之前沒有人看出來孩子的異樣,所以也沒有人阻止孩子自殺這個悲劇的發生,甚至都沒有人知道孩子自殺之前想的是什麽。這些問題是不是值得我們反思呢?

父母已經失去了孩子,那種痛不是常人能想象得到的,好多人怨父母推孩子,其實當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自殺的確定的原因的時候,我們沒有理由這樣去說,這無疑是給孩子的父母增加更大的壓力,沒有必要也於事無補。

很多人說,多數的中國父母就怕孩子給自己丟臉,所以要求孩子一定要有出息,至少要比自己強。我雖然不覺得這是很多中國父母的想法,我倒覺得父母有這樣的想法沒什麽不好,為什麽不爭取這樣呢,這對孩子也不是一件壞事情呀,畢竟跟好好學習伴隨而來的不都是痛苦,這關鍵要看孩子。

說到這裏我又想起來遺傳的問題,在今天人們都高度關注自己健康的同時,人們發現疾病的遺傳對健康的影響很大,所以每當有人了解到了自己的家人中,長輩有過什麽病的時候,尤其是不治之症的時候,簡直就如臨大敵,覺得自己的命運已經有了定數了,今後一定會走在某種家族遺傳的病上。

正在大家為此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又有研究表明,遺傳因素生病的機率隻占我們生病幾率的10%,這對於那些過度關注遺傳疾病的問題的人們,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也因此我們是不是會想到,孩子父母的聰明與否與孩子的聰明與否是不是也有個機率的問題,也就是說,聰明和成功的父母所生養的孩子並不一定就跟父母一樣聰明,而平凡的父母的孩子也就未必像父母那樣平凡。

如果說是,那麽我們有很多想法是不是在誤區裏麵呢?

我覺得,說別的都是不確定的,要說父母的責任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應當更多關注孩子的健康,這個健康不是單純的少感冒,少生病,還包括孩子心理的健康問題,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的方方麵麵,而這些看似模糊的東西有時候才是決定孩子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東西,相比之下學習成績就是微不足道的了。

事實也證明了,孩子的成功與否與學習成績出色與否不完全成正比啊。這個很多事實都在那兒擺著呢,當然學習成績越高確實說明孩子聰明,這個也是肯定的。

我們與其爭論和埋怨,不如好好深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真正的身體健康,隻有這樣才能避免不管什麽原因的孩子的自殺。因為事後的爭論與埋怨對於事件本身沒有意義,對於今後防止這樣的悲劇的發生也沒有作用不是嗎。

父母推孩子爬藤也好,種族歧視也罷,這些問題能解決得了嗎?哪個父母能不推孩子好好學習,哪裏能沒有種族歧視?不會,不能,那麽爭論它就沒有意義。還是回到我們能做得到的事兒上來吧,更多地關愛我們的兒女,要了解孩子真正健康與否,要了解孩子承受壓力和被推的底線,要了解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底線,因為很多父母隻知道為了孩子好而不擇手段,不了解孩子也是有底線的。

很多事情都是一樣的,說著容易做到難。但盡量爭取吧,誰叫咱們是父母呢?以為爸爸媽媽是隨便叫叫的,責任之重大在出事兒了的時候才能體會得更深。如果知道孩子會出事兒,父母一定寧可讓孩子啃老,啃自己一輩子,啃死自己都心甘情願,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