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楊小凱的早期人生
文章來源: 山哥2009-01-29 16:39:29
楊小凱(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楊曦光,澳大利亞經濟學
家,華人,基督徒。楊小凱原籍中國吉林省,在湖南長沙長大。他最突出
的貢獻是提出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方法和理論。他已出版的中英
文專著包括:《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
架》、《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使他獲得了世界級的成就和
同行的推崇。更可貴的是,他終其一生對國家、民族充滿了摯愛與關懷。
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他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楊小凱曾經被兩次提
名諾貝爾經濟學獎(2002年和2003年).

以上是中文版維基百科對楊小凱的描述。山哥不是經濟學者,對楊的“最
突出貢獻”無從置喙。可是從少年時代起,楊曦光/楊小凱的大名就如雷貫
耳。楊小凱的童年就不同尋常。他的父親楊第甫,湖南湘譚人。30年代就
學於上海大夏大學,抗戰暴發後和他母親一起作為左翼知識青年投奔延安。
很快楊第甫就躍升為抗日根據地的縣委書記。小凱1948年出生於東北吉林,
那是共產黨的解放區。楊第甫50年代南下湖南後,曾官至省委秘書長。小
凱的童年是在省委大院裏渡過,典型的太子黨啊。可是楊第甫後因彭德懷,
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的右傾集團冤案牽連,被撤職。周小舟是毛主席
延安時期的秘書之一,49年後湖南省最德才兼備的省委書記。為民請命,
愛民如子的一批共產黨的“清官海瑞”,就這樣被含冤被清洗。楊第甫的
官場沉浮,怎不會催發少兒小凱早熟?

山哥父母和他們的同齡人說起文革三年,必提楊的著名大字報
<中國向何處去>。那時小凱才是一個18歲的少年,長沙市一中的高中學生。
他以青年毛澤東為榜樣,通過對草根階層的社會調查,在1968年文革狂潮
中,寫下了矛頭指向周恩來,華國鋒等中央和省高級“官僚”的極左激進
派宣言,結果震撼了紅色天朝。不難看出,小凱那時的天國是法國的“巴
黎公社”。那裏沒有“紅色官僚”,沒有底層受苦工農,一人一票的民主,
完完全全的平等。他對毛澤東的天國“馬克思加秦始皇加陳勝吳廣”斥之
以鼻,這就等於那個小頑童揭開了皇帝的新妝,怎不叫紅色帝國高層驚恐
萬狀。

小凱的第一個思想成果給他帶來了10年牢獄之災。然而,荒唐年代
裏的監獄除了部分真正的刑事罪犯,更有許許多多的政治犯,他們是教授,
工程師,基督教牧師等,通過他們,小凱學習了英語,高度數學,經濟學
理論以及新的人生信仰。10年囚徒生活雖然損害小凱的身體,為他英年早
逝埋下了禍根;但恰恰是這10年監獄大學,奠定了小凱成熟思想者的人生
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