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回國記——老年問題
文章來源: 北美老農2019-03-24 08:54:31

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傳言, 不知真假:

"澳大利亞一家療養院貼有一張健康提示:如果不注意鍛鍊身體,那麼人一旦過了50 歲,身體就一年不如一年;過了60歲,則是一個月不如一個月;過了70 歲,則是一周不如一周;到了80歲,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可能是真的。年初我的一位年逾八十的大學老師(楊老師)對我說過, 她八十歲前還是精力充沛, 但八十歲後, 就感覺體能直線下降。

這次倉促回國,父親發燒進了重症監護室(ICU)。在國內的20天中,每天去醫院探望父親,見聞到了很多老年問題。重症病房內躺滿了70到90的老人,多數為男性。

老父親65歲中風過一次,堅持走路段煉了15年, 但80歲那一年,就開始抱怨走不動了,後來不小心被電動車撞到,康複了很短時間就赴床不起了。老媽媽己經伺候他近四年,其中辛苦,一言難盡。

一位親戚剛過80, 發生了中風, 送醫院治療後, 醫生叮囑他不要再喝酒。回家後覺得沒事了,偷偷喝酒,發生第二次中風,現在也半臥半起了,而且開始言行異常,搞得全家雞犬不寧。

另外一位80出頭的親戚,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但己不認識大部分家人,出門後找不到家,前一陣子跌了一跤,也不能起床了。雖未查出什麽大損傷,但整天整夜哼喊,影響家裏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這樣的例子一聽一大籮子,親戚告訴我,上海己經開始免費培養四五十歲的健康村民,鼓勵他們做老人護理工作。目前的八十老人大多有幾個子女,可以輪流或分工照顧年邁的父母,但對即將進入老年的六零後,他們的養老和長期護理將麵臨嚴峻的挑戰,因為他們絕大多數隻有獨生子女。

國內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都挺好》也描述了一位孤獨老父的心理行為變化弄得一家滿地雞毛。

在飛機上看了一部美國電影叫《What They Had 他們曾經擁有過》。電影講的是芝加哥一對老夫婦,老爸頭腦清醒但有心髒病; 老媽身體不錯但有老年癡呆。老爸照顧老媽, 可是老媽經常偷偷出走迷路,搞得全家幾乎都精神崩潰。母親失憶後會打人,說髒話,公共場合下讓全家人尷尬。這電影中反映的老年人和家庭的現象, 中外實際上是一樣的。

我們將來怎樣應對老年問題呢?(1)鍛煉身體,種花旅遊,延緩衰老;(2)用腦健腦,好奇世界,保持思想活躍; (3)年齡大後,謹防摔倒,該拄拐杖時就拄拐杖;  (4)每年體檢,有病不拖,盡早看醫生(5)立下遺囑,生活沒質量和尊嚴時,就告別人生,不給自己和子女造成負擔。

看完上文,是否覺得我己老氣橫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