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的家庭分工
文章來源: 悠悠寸草心2009-04-13 12:56:36


傳統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老公都有工作,但不在同一個領域,我們一般互不過問對方的工作。在經曆了剛出國時一個人奮鬥的艱難後,也曾幻想過相夫教子的主婦生活,但我的性格閑不住,而且總覺得讀了那麽多書,還是不能浪費了人力資源。所以我家的“內,外”就隻是指家庭事務了。

我生過一場大病。正是這場大病締結了我和老公的姻緣。但是從此,我的身體也不能承受體力活的重負,所以,在我家,凡是跟體力相關的工作,比如,有關房子和車子的事情,搬東西,前院後院的打理等等,都是我老公幹的。此謂"外"矣。

我很感激老公一直以來對我的精心照顧。所以,我力所能及的包攬了幾乎所有的腦力工作,像事無巨細的家庭日常運營,孩子成長教育的相關工作,節假日的安排,財務的管理,等等。此謂"內"矣。

我們的生活真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工合作,誰也離不開誰。

在北美,華人的交往範圍相對狹小,而我們又都是愛熱鬧的人,有很多的共同愛好,像旅遊,打牌等等。因此,總有一幫朋友聚集在我們周圍。每逢節假日,我們都安排一些活動,或者大家一起出去玩,或者在家打牌。每次都是我老公出麵組織,而我則負責計劃安排具體細節。也因此,他在朋友中有很高的威望。我們這些共同的朋友笑稱他為"領導",那我就是"工會主席了"。但有了孩子之後,這些朋友也步我們後塵生孩子去了。大家聚的也就少了。節假日也漸漸變成我們自己家庭的假日。

要說財務管理,在北美生活的朋友都知道,如果隻掙死工資的話,有多少錢,交多少稅,賬麵上清清楚楚。在這裏,根本沒有灰色收入,誰也沒有小金庫,所以也沒什麽可管理的。每月工資一到帳,房子供款,車子供款,孩子托兒費,養老金,教育基金,各種保險等等一付掉,也就所剩無幾了。而我倆都是生活態度很瀟灑的人,想吃就下館子,想玩就變著法玩,根本就沒有閑錢投資了。如果想買個大件或全家遠遊什麽的,當然要兩人一起商量了。

其實呢,我倆都是脾氣很溫和的人,很少吵架。但是,因為從我們戀愛的時候開始,我們就有個不成文的約定,那就是:

1.老婆永遠是對的。
2.如果老婆錯了,請參照第一條。

所以,即使是兩人商量,大部分情況下也是聽我的了。而我呢,因為天天在做計劃,大部分情況下就是想得比老公周到。他說不過我,當然隻好聽我的了。唉!這就是我老公所說的"我的強勢",真是比竇娥還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