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什麽背叛婚姻--看電影A Walk on the Moon
文章來源: bymyheart2012-01-13 08:18:58

女人為什麽背叛婚姻 —電影 A Walk on the Moon

這個電影看完了我心裏湧出這樣一個認識:對於女性來說母性使她們堅強,忘我;而雌性的欲望和愛情使她們瘋狂,鋌而走險,不光忘我而且忘他和世界。

進一步認識是:對人來說,母性除了本能還含有社會責任心,而愛對女人則更歸於本能。每個人無論男女都有一些FANTASY,就是白日夢,你要沉溺一下可以,把它當真去行動是缺少現實考慮的,少年可以,中年以上幾乎困難重重。我們都是自己扼殺了自己的夢,唯一可怪罪的還有時間。

這些是什麽呢?是女性或人性的致命的弱點‘Human Frailties.對人性的這些弱點我們感知理解原諒,文學和藝術在這些領域的探討才是它永遠的魅力,作家藝術家懷著對人類的同情和愛還有理解使人們在藝術裏看清自己。這個電影試著這樣表達,我看了也很感動。

電影簡介:這是1999年拍的電影,Diane Lane獲得2000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最佳女演員提名。故事說的是就在美國宇航員登上月亮那一年的夏天,在WOODSTOCK紐約附近的一個農場,自由的愛動搖了襲擊了安穩過日子,高高興興帶著一家人來度假的家庭主婦珍珠的生活,珍珠認識了神秘兮兮的開著BUS賣女人服裝的俊朗的男子,他的熱情,隨緣,大度喚起珍珠久埋在歲月裏的激情,愛與欲望席卷了珍珠,當她的丈夫馬丁發現了妻子出軌的事情,珍珠,這個17歲第一次與馬丁做愛就成了母親,然後做了馬丁妻子,成了兩個孩子的家庭主婦必須做出選擇,在她梳理自己行為的緣起的時候,她知道了自己為什麽。她不是背叛婚姻,她是為在婚姻的歲月裏丟失了自己而尋找,為背叛了自己做彌補,這就是她行動後麵的注釋。

電影以平淡而動人筆法讓我們看生活,人性的弱點。人生理想在日子中被現實一個一個的破滅,還有那些丟失的夢想。男人女人為愛走到一起,又在歲月和責任的壓力下,磨礪中一點一點耗盡對方和自己的愛和熱情,最後除了堆積的日常瑣碎和孩子,還有無限的無法言說的不能滿意和滿足。當外遇的機會降臨時,激情再起背叛就水到渠成。

電影並沒有簡單地懲罰和批判珍珠的背叛,而是讓珍珠將心比心地看到,作為男人馬丁也缺失放棄了多少自己的夢想,他本來要做一個發明家,科學家,可是到後來隻是一個每天為人修理電視機的技工。每天要辛苦工作掙錢養家。

珍珠和賣服裝的帥哥的出軌演的像一個人偶爾走進性幻覺,美麗,沒有約束,放浪形骸,心身美麗。

現實裏男人們出入酒吧,色情場所,看色情影視不是在滿足自己的這些性幻覺的實際行動嗎?但女人也在自由做愛忽悠下行動起來就帶來心靈和家庭社會的震動。
當珍珠剛剛初戀的14歲女兒在露天的搖滾音樂會上無意間看見比自己還瘋狂地被人抱著半裸的母親時候,這女孩子的世界粉碎了,她對母親痛斥到:“那不應該是你,而是我,是TEENAGE!”我看到這裏心都覺得個被擰了一下,珍珠從17歲開始並沒有充分享受過自由的豐滿的生活,她就在世界眼裏,在女兒和丈夫眼裏失去了享有瘋狂而愛的資格,而正是她自己選擇了這條路。

好在這個電影不再給出軌的珍珠掛上鮮紅的
A字,結尾也似乎願意原諒珍珠的背叛,更值得稱許的是它引導我們探討自己的心靈的渴望,軟弱,迷失,帶著理解的寬容而不是隻揮舞道德大棒。
男人女人隻有更加理解才更寬容也更成熟,家庭走向穩定,孩子受益並能在穩定的家庭裏長大,就是人為下一代理性的貢獻,這裏肯定埋葬了許多美麗的夢你要不願意管它們叫犧牲,就是叫做做人的代價,成家的代價,為人父母的代價也行。
我倒是想那些死氣白咧嚴格管孩子的父母,給他們更多的餘地吧,讓他們充分的活一回,少年時候少年,青年時候青年,把該試的都試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不至於人到中年後悔的胡來。也想到中國社會嚴格禁欲那麽多年後,進入開放後簡直立刻欲海滔滔,少年不像少年,成年不像成年,迷失在欲海中,各種心態與這個女人出軌很有類似之處,加之整個社會和文化缺少鑒別和成熟的定力和智慧。人在經曆中成長,成熟變得淡定而有鑒賞和具備守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