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回憶(12):通過論文答辯,取得博士學位
文章來源: Chang_Le2021-09-26 08:05:51

如前所述,我於1995年秋和1996年秋先後通過了博士綜合考試和論文選題,成為博士候選人(PhD Candidate),又在入學的前三年半修夠了博士學位所要求的學分,成為(博士)“除論文全部完成者”(All But Dissertation,簡稱ABD)。

 

1997年夏,我回國探親期間為博士論文進行了實地考察,再回到M國後,就開始邊梳理材料邊撰寫論文。當然我已經陸續寫出了部分章節的草稿,但還需要把它們串起來,納入到論文的整體框架之內。我計劃在1998年春季學期,也就是我來M後第五個學年,完成答辯。答辯前還要請導師看,留出修改的時間,所以實際撰寫的時間隻有幾個月。

 

記得我是在1997年年底完成了論文的第一稿,拿給導師榮鴻曾教授看。榮老師非常認真仔細地讀過,對論文的內容,論點,以及英語表述和文章格式等多方麵提出了大大小小不少修改意見。我沒有怠慢,馬上根據榮老師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後來又經過這樣一兩個來回,我終於按照要求,在計劃答辯日期之前的幾個星期,把論文的定稿裝訂成冊,給四位答辯委員一一送去,請他們審閱。

 

 

上圖是我博士論文的封麵,是按照匹大文理學院要求的格式寫的。

 

記得我的論文答辯是在1998年三月下旬的一個下午,地點在音樂係的一間教室,就是我們經常上研究生課的地方。那天除了答辯委員會的四位教授,還有幾位同學也來旁聽。答辯會由榮老師主持。開始先由我就論文做了簡要的陳述,然後是請答辯委員們提問題,我做答。一些具體問題我已經記不清了,隻記得一個問題,是瑪麗·路易斯教授問,為什麽把論述有關史料作為正文獨立的一章,而不是作為一個附錄,或隻列在參考書目中?記得我回答的大意是,這篇論文的相關史料,特別是《禦製律呂正義》、《禦製律呂正義後編》、《欽定大清會典》、《皇朝禮器圖示》、《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等,對論文的內容和觀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論文中展示的宮廷祭祀儀式的過程,傳統曲譜,唱詞,樂器,等等,都出自這些史料;而它們以前在英語語境中很少有人提到,更不要說詳細介紹了;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在論文的正文中用單獨的一章對這些史料做相對詳細的介紹和梳理,並說明本論文主要用到其中哪些方麵的內容,這對後麵的章節也會起到鋪墊作用。記得我回答了所有問題之後,主持答辯會的榮老師讓我以及旁聽的同學離開教室回避了一下。時間不長又把我叫回去,榮老師代表答辯委員會宣布,我的論文答辯通過,隻有幾處小的筆誤,讓我修正後送到係裏,由係裏正式裝訂存檔,不必再請答辯委員們過目了。

 

 

上圖是我的博士論文答辯通過後,答辯委員們的簽字頁,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答辯後論文再裝訂時,這個簽字頁放在論文封麵後的最前麵。

 

不久,我收到匹大文理學院寄給我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通知我在何時何地去參加畢業典禮,以及如何租用博士的袍子和帽子,以便在典禮上照相。我由於那時還在匹大修另一個專業的課(這在下一節將詳細談到),沒有時間參加畢業典禮,所以沒去。後來覺得有點遺憾,因為有親友想看我穿博士服裝的照片,我沒有。

 

 

上圖是匹大文理學院發給我的博士學位證書,日期是1998年4月25日。

 

我博士論文的(英文)提要是放在論文的標題後目錄前。論文通過並重新裝訂後,被統一收藏在匹茲堡大學音樂係的圖書館。其它地方的讀者可以通過圖書館係統的館際互借讀到全文。下麵是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發表我博士論文的(英文)提要的鏈接:

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en/search/search_detail.jsp?seq=340111&q=Qing%20Dynasty&qf=TOPIC

 

為了向中國國內的同行匯報,也為了讓更多的中文讀者了解我的博士論文,我把論文提要翻成中文投給了《中國音樂年鑒》,稍後得以在《中國音樂年鑒·1998》上發表(論文提要的中文版見本文附錄)。

 

 

上圖是《中國音樂年鑒•1998》上發表的我的博士論文提要的第一頁(原書第268頁)。

 

一般地說,得到了博士學位,留學生涯就該告一段落了,然而我的留學還沒有完••••••

 

(未完待續)

 

 

附錄:我博士論文提要的中文版,原載《中國音樂年鑒 1998》第268-269頁:

 

清宮儀式音樂與清朝的統治(提要)

 

博士學位申請人:吳犇

導師:榮鴻曾(Bell Yung)教授

 

清朝宮廷定期舉行多種儀式,包括祭祀、朝會、慶典等。音樂是這些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民族與宗教來源看,這些儀式有從前朝承襲的漢族儒家儀式,有清統治者從東北帶入的滿族薩滿教儀式,也有從蒙族和藏族引進的藏傳佛教儀式。本文根據現存史料及其它有關材料,對清宮多種儀式音樂進行梳理與研究,並著重探討這些儀式,特別是儀式音樂與清王朝統治的複雜關係。清初統治者入關後采納了從明朝獲得的一整套宮廷儀式,並對其中的音樂進行了多方麵整理與改編,包括音律體係、歌詞、曲調及樂隊構成等方麵。統治者認為這些改編使音樂更加古雅。聯係他們在其他領域的複古求雅行為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獲得更多漢族學者與官僚的支持,而這種支持對於統治這個以漢族為多數民族的國家是不可缺少的。清統治者還希望這些儀式會幫助他們在漢族人民心目中成為更加合法、正統的統治者。主要在堂子和坤寧宮舉行的薩滿教儀式也經過清初統治者的仔細整理,使這些儀式,包括唱詞和使用樂器等方麵,得以係統化,規範化。這主要記載在先後用滿文和漢文發布的《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一書中。其目的是為了保持本民族身分與傳統,加強作為統治集團核心的滿族王公貴族和高級官僚的內部團結與凝聚力。清宮藏傳佛教儀式主要舉行在紫禁城內的中正殿和雨花閣等處。清皇室以此顯示其對藏傳佛教的重視乃至崇信,以便更好地拉攏蒙族和藏族上層,達到加強對蒙、藏地區統治的目的。總之,清朝宮廷舉辦以上多種儀式的目的不隻是為了宗教信仰,而是有其政治目的。清統治者是希望這些儀式,包括儀式音樂,能夠幫助維護和加強他們對全國不同民族和地區的統治。

 

附:匹茲堡大學音樂係博士研究生吳犇學位論文答辯會

答辯時間:1998年3月23日

答辯地點:匹茲堡大學音樂樓114室

答辯委員會成員:

阿金•尤巴(Akin Euba)匹茲堡大學音樂係教授

瑪莉•路易絲(Mary Lewis)匹茲堡大學音樂係教授

愛維琳•羅斯基(Evelyn Rawski)匹茲堡大學曆史係教授

榮鴻曾(Bell Yung)匹茲堡大學音樂係教授,答辯委員會主席

學位證書頒發時間:1998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