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名曲:合奏曲 “月兒高”,“喜洋洋”,“豐收鑼鼓”
文章來源: Chang_Le2020-10-07 04:37:28

今天我們繼續欣賞近現代改編或創作的國樂合奏曲。

先欣賞一首根據傳統樂曲改編的合奏曲“月兒高”。“月兒高”原是一首傳統的“弦索”合奏曲,最早的曲譜見於1814年蒙族文人榮齋編的《弦索備考》,是琵琶,三弦,二胡與箏的合奏,由“桂枝香”等七首曲牌連綴而成。“月兒高”還作為琵琶獨奏曲出現在稍後年代的琵琶曲譜中,在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及1895年李芳園編的《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譜》中都有收錄(在李芳園琵琶譜中被更名為“霓裳曲”),各段曲調由原曲牌變化發展而成,並根據唐代白居易的詩《霓裳羽衣舞》中所描述的情景,改為描述性小標題。在“華秋蘋琵琶譜”中全曲分以下十段:海島冰輪、海嶠躊躇、銀蟾吐彩、素娥旖旎、浩魄當空、瓊樓一片、銀河橫渡、玉宇千層、蟾光炯炯、玉兔西沉。1960年,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彭修文(1931-1996)先生把“月兒高”改編為國樂合奏曲,其結構和分段小標題與華秋蘋琵琶譜大體相同。關於合奏曲“月兒高”的更多信息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88%E5%84%BF%E9%AB%98

下麵是“月兒高”的一個視頻,由本曲的改編者彭修文先生指揮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月兒高 | 彭修文指揮 |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0eyyylvxbU&ab_channel=HerbertCheung

 

下麵欣賞國樂合奏曲“喜洋洋”。這是1958年板胡演奏家劉明源(1931-1996)先生以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麵”為素材改編創作的。曲如其名,樂曲表現人們喜氣洋洋,歡度傳統節日的情景。自問世以來,這首樂曲廣為流傳,深受喜愛,已成為國樂合奏的經典曲目。關於合奏曲“喜洋洋” 的更多信息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6%9C%E6%B4%8B%E6%B4%8B/8243426

下麵是“喜洋洋”的一個視頻,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樂團演奏,本曲的編曲者劉明源先生板胡領奏:

春節歌樂15《喜洋洋》民樂 劉明源曲 板胡領奏 中央製片廠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P9um32tfQ

 

下麵欣賞國樂合奏曲“豐收鑼鼓”。這是1972年由彭修文,蔡惠泉(1925-1990?)二位先生創作的。彭修文先生前麵介紹過了;蔡惠泉先生是昆曲鼓師,中央廣播民族樂團一級演奏員,對傳統打擊樂有很深的造詣。“豐收鑼鼓”借鑒民間吹打樂的節奏和旋律手法加以發揮,表現農民喜慶豐收的熱烈場景。關於合奏曲“豐收鑼鼓”的更多信息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B0%E6%94%B6%E9%94%A3%E9%BC%93

下麵是“豐收鑼鼓”的一個視頻,由本曲的作曲者之一彭修文先生指揮,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豐收鑼鼓 - 彭修文指揮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1bQIfdh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