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唐人街
文章來源: 簡寧寧2012-09-24 18:54:41

我從沒想到有一天我會愛上 Chinatown 剛來美國的時候,我對 Chinatown 還會刻意地遠離,跟“國際友人”提起時,常常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口氣:“我真的不明白,韓國town, 日本town, 都可以幹幹淨淨的,為什麽中國town 就永遠又髒又亂呢?為什麽?” 

三年五載之後,我身上的清氣下沉,俗氣上升,漸漸的不再發憂國憂民之思,隻惦記一天三頓飯了。Chinatown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去處,各類菜館如數家珍,自己發現的,朋友推薦的,報紙上看來的,過口不忘。那時我們住在南澤西的鄉下,往南到費城和Delaware,往北到艾迪森,大大小小的Chinatown 吃了個遍。雖然有時也想,開車兩三個小時隻為了吃頓飯,是有些不夠劃算。可是坐在“龍園”的餐桌上品嚐粉蒸排骨的時候,還是會覺得這一趟跑的值。此時,Chinatown在我的眼裏,是髒臭不見,餘香滿口啊! 

如果我是個嚴謹的人,“龍園”就不應該放在 Chinatown這一節,因為它其實坐落在印度 town 的一個小角落裏。但是寫Chinatown 就離不開吃中國菜,而龍園是我們夫婦倆一段溫馨美味的回憶,所以不能不提上一筆。 

那時我們開車兩個半小時去龍園,挑一張六個人的大園桌子,低聲下氣地跟服務員解釋一句:“我們來一趟不容易啊!”然後要上四冷六熱一大桌 菜,吃兩個,帶八個。雖然“來一趟不容易,”我們還是每個月都“來一趟”,所以那時龍園的服務員我們都混的很熟,我還記得有一位先生在國內是學理論物理的,不知他是不是還在那裏打工?

 

在那時,我對 Chinatown 的感情還隻停留在口腹之欲上麵。等到搬來紐約,見識了法拉盛以後,我就開始沉迷於它的“文化”,算是真正地“愛”上Chinatown 了。 

法拉盛是我見過的人最多,內容最豐富的 Chinatown 任何時候都是街頭店麵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在美國十多年,我實在膩煩了美國商店不分節假日的朝九晚五,趕上周日還得關門半天,搞得大禮拜天的,外麵像是個死城 。這讓我極為懷念北京那無時不在的擁擠人流。到了法拉盛,我才算是又找回了一點兒北京的人氣兒。 

我們周末的法拉盛之行,第一站當然是最富盛名的“金城發”超市。金城發門口的停車位十分有限,所以得趕早。我們早晨八點不到就出門,趕集一樣地奔著法拉盛呼嘯而去。 

眼瞅著又到了中秋了,中秋前後的金城發,就像是中秋前後的北京一樣的誘人。各色水果,堆的滿坑滿穀,全都圓滾滾,亮閃閃的,因為堆的太滿,撲通撲通地往下滾。秋天北京街頭常見的大個兒提子,葫蘆形的大脆棗兒,紫紅色的特別香甜的玫瑰香,這裏都能找到,就連果皮上的白霜都跟北京的果子攤兒上一樣呢!其他的蔬菜,海鮮,也是這個時候特別的豐盛。我常常想起在北京時,中秋前後去中山公園看菊花,腦子裏想著那一簇簇葉齊苞大的秋菊,就順手提半打肥肥的螃蟹,回去時稍上一瓶好酒,想象著今晚持螯賞菊,該有多麽樂嗬?當然,菊是沒有的,蟹也不是膏膩肉細的河蟹,而是肉質粗大的海蟹。唉,出門在外,什麽都得湊合啊! 

早市趕完了,我們喜歡開車到那個著名的“大停車場,”(因其周日免費而著名)然後走進一家叫“巴黎”的麵包店裏吃早餐。Paris Baguette, 在北京開有若幹分店,咖啡和點心都做得十分精致。法拉盛的這一家,味道未免差的太遠,好在它的環境還不錯,挑個靠窗的座位坐下來,喝一口時冷時熱的咖啡,看看進出的各色人等,可以度過想當有趣的一個早晨。 

Chinatown 是個小社會,而Chinatown 的咖啡館是這個小社會裏麵的小社會。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不少有趣的人生小側麵。曾經有一個二三十歲的帥哥,每次來都穿著醫生的藍色製服,拉著個拉杆箱,一副剛剛下夜班的樣子,可是他身邊的時尚靚麗美眉卻是常換常新。年輕醫生,前途似錦,挑花了眼也是正常。不知他現在固定了女朋友沒有?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對老年伴侶,女的六十多歲年紀,卻是皮膚細致,眉眼清秀,在這個年紀也是回頭率很高的美人兒。男的七十歲上下,清瘦儒雅的南方老先生。兩個人幾乎每個周末都來喝咖啡吃點心。他們穿戴幹淨時尚,並肩坐在一起,邊吃邊輕聲的談話。我每次看到他們都會想,這到底是一對老夫婦,還是夕陽紅的戀人呢?我的結論是戀人。因為夫婦,如我和我先生這樣結婚10年以上的,坐在那裏一個小時,各吃各的食物,各發各的呆,半句對話都沒有。可是對麵的美麗老太太卻常常聊到開心微笑。他們手挽著手相攜離去的背影,總是引得我去杜撰一個個浪漫的黃昏愛情故事。 

吃過早餐,沿著Main Street 一路向南走過去,先到新華書店停一停,感受一下久違了的方塊字的墨香,或是在“大班餅屋”買一盒高價月餅,走著走著,走到Roosevelt avenue main street 交界的地方,你就進入法拉盛最繁華的地段了。

馬路的兩邊是一溜兒的小飯館,本來就排列密集,再加上中文招牌隔三差五的換,這條商業街就更顯得熱鬧無比。路過兩個並肩排列的越南河粉店,從法拉盛圖書館過馬路,向南走一個街區,有半片門臉似的一間小鋪子,匾額上書兩個金色的大字“盛津”。這是一家專賣北方麵食的小店,燒餅,油條,大餅都做的很好,他家的燒雞竟然有道口燒雞的風味。從盛津出來,提著二十個燒餅一隻燒雞,往北走兩步,就到了高價橋的下麵 --- 堪稱是法拉盛利用率最高的地段。 左手是一溜兒有著小窗子的大排檔,麻辣燙,煮玉米,烙餡餅,都有。大排檔的對麵,是所有來法拉盛的中國人必停的地方 盜版碟攤子。淘幾張熱播的家庭情感劇,這一上午就算是功德圓滿了。 

回到家,拿出山寨版的道口燒雞,開一瓶冰鎮青島生啤,把碟片放出來。吃著燒雞,呷著啤酒,看著電視裏婆婆兒媳婦鬥的天昏地暗,窗外隨風搖擺的雖然不是北京的國槐和垂楊柳,可是我那顆遊子的心啊,已經被熨燙的溫暖舒適,像“回到家”一樣的踏實了。

 

我最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很可愛的女孩子,追隨老公來美,最初幾年怎麽也住不慣,一直想著要回去。無奈老公海歸不成,那女孩子在法拉盛找了份工作,也就安心住下來了。我問她何時改變想法的,她說:“反正這裏中國人多,國內能看到的電視劇這兒都有,算了,就當是在順義上班就是了。” 

其實我也是如此想啊!年輕時一步邁出來,沒想到故鄉不是想回就回得去的。既然回不去,時不時往法拉盛跑跑,就當是回了趟順義,權作望梅止渴,稍解思鄉之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