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決戰之八:亞力山大三戰定波斯(上)
文章來源: 史鑒2004-06-14 15:45:51
亞力山大率領的四萬馬其頓軍隊終於在格拉尼克河(Granicus River)遇到了嚴陣以待的波斯大軍。波斯人在河對麵沿岸排列波斯騎兵,陣線長達兩公裏。馬其頓軍隊如果進攻,必須渡過水流湍急的格拉尼克河,爬上陡峭的河岸仰攻,而波斯騎兵可以居高臨下傾瀉箭雨,也可以衝下來攻擊半渡的馬其頓部隊,地形可謂相當有利。馬其頓老將帕米尼奧(Parmenio)向亞力山大建議暫緩攻擊。但亞力山大執意馬上進攻,因為他已經看到了波斯陣形的弱點。 戰役打響了,亞力山大親率一千六百名近衛騎兵衝進河裏。亞力山大身披金色鎧甲,頭盔上白色的羽冠高高聳立,策馬衝在最前麵。當他們冒著波斯人的箭雨,艱難爬上河東岸時,波斯人已經認出了亞力山大。立刻有多個波斯貴族衝上來和他搏鬥。混戰中亞力山大的長矛折斷,不得不用短劍格鬥,這時一個叫羅薩斯(Rosaces)波斯貴族衝到亞力山大背後,用戰斧劈中他的頭盔。波斯人的戰斧削掉了亞力山大的羽冠,將頭盔砍裂,強烈的振蕩使亞力山大幾乎暈眩過去。羅薩斯見一擊得手,欣喜若狂,再一次高舉戰斧準備結果了亞力山大,成就無上的戰功。 1. 曆史背景 馬其頓是希臘半島東北部的一個王國。自從公元前七世紀建國以後,三百多年間馬其頓王國在希臘諸國中一直默默無聞。公元前359年菲力普二世繼位以後,對馬其頓軍隊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改造。依靠這支強大的武裝力量,菲力普於公元前338年在切羅尼埃(Chaeronea)戰役擊敗以雅典為首的希臘聯盟,一舉確立了馬其頓在希臘的霸主地位。菲力普的軍事改革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締造的這支鐵軍,加上亞力山大的指揮藝術,日後將橫掃歐亞,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 這裏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馬其頓軍隊和其他希臘軍隊的不同。這個時候除了斯巴達以外,其他希臘國家的軍隊都是民兵性質,當兵是公民義務,和平時期希臘人各務其業,閑時在一起操練,戰時自備武器盔甲上陣殺敵。這種組織形式好處在於軍隊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國家負擔輕,而且軍民一體,保家衛國士氣高昂。但是由於武器盔甲造價不斐,隻有相當富裕的人才有能力置辦,這樣一個國家的兵源就受到限製。另外軍隊的業餘性質也阻礙了複雜戰術的發展和演練。相比之下,馬其頓軍隊是由職業軍人組成的常備軍,裝備由國家提供,軍餉由國家發放,這樣就保證了充足的兵源,和軍事訓練的質量。菲力普建立了非常嚴格的操練製度,並且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係列戰術。 馬其頓步兵戰術在希臘傳統的密集陣基礎上有許多改進。馬其頓步兵分為方陣步兵(Phalangites)和遊擊步兵(hypaspists)兩種。方陣步兵身披重甲,主要武器是一支長達六米的長矛,必須用雙手握持,所以馬其頓密集陣取消了盾牌。遊擊步兵則由裝備圓盾、短劍的輕裝步兵,和弓箭手、標槍手混編而成。他們沒有陣形限製,進退快捷,專等騎兵和方陣步兵打開局麵以後衝上去擴大戰果。遊擊步兵的編製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馬其頓方陣采用一種斜線戰術(Oblique Order),兵力配置上削弱一側而加強另一側,這樣方陣前沿變為直角三角形。傳統希臘密集陣平推前進,與敵接陣以後往往變成一場混戰。而馬其頓斜線方陣進攻的時候可以在一側集中兵力突破敵陣,然後方陣以突破點為軸心做九十度旋轉包抄敵人。這種斜線戰術被後世的軍事家們爭相引用,羅伯特-李將軍在葛底斯堡戰役中就嚐試過用斜線戰術突擊北軍陣線。 馬其頓軍隊的另一個特點是對騎兵的重視。馬其頓盛產良馬,為菲力普創建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創造了條件。馬其頓騎兵主力是身披重甲的近衛騎兵(Companion Cavalry),他們裝備一麵圓盾和一支長約四米的矛,另外有一柄短劍作為輔助兵器。我們不妨把近衛騎兵看成是馬背上的希臘密集陣,騎兵們通常以密集隊形衝鋒,以長矛突刺殺傷敵人。近衛騎兵訓練非常嚴格,能夠按照指令組成多種陣形衝鋒,但最常見的是楔形。其他希臘國家一般把重裝步兵作為突擊部隊,而近衛騎兵是馬其頓首要的突擊部隊。亞力山大慣於的戰術是把重裝步兵的密集陣作為砧板,高度機動的近衛騎兵作為砍刀,步騎協同攻擊,而敵人往往如同刀俎下的魚肉一樣任其宰割。 菲力普組建的馬其頓軍隊大約有五萬之眾,包括六千騎兵和四萬五千步兵。供養這樣一支職業軍隊耗費巨大,希臘小國馬其頓根本負擔不起,於是菲力普采取以戰養兵的策略,不斷發動戰爭進行掠奪。希臘各國很快屈服於馬其頓的軍威之下,訂立和約承認其霸主的地位。和平大概是馬其頓最大的敵人,因為和平斷絕了馬其頓軍隊主要的軍費來源。亞力山大征波斯前夕,負債已經高達七百八十萬德拉克馬(Drachma),他率領四萬大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小亞細亞的時候,帶的錢隻夠發兩個星期的軍餉。雖然亞力山大征波斯有各種各樣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歸根結底大概還是為了給這支軍隊另謀生路。 此時距希波戰爭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希波戰爭的慘敗促使波斯人反思自己軍隊的弱點,於是出現了一係列軍事改革的嚐試。改革的重點在於引進希臘重裝步兵和密集陣的概念,比較著名的是公元前372年波斯將軍達塔姆(Datames)創建的重裝步兵部隊Kardaka,就是模仿希臘建製。這種改革都沒有成功,因為波斯文化仍然很看重單打獨鬥的驍勇,非常排斥希臘密集陣強調整體、壓抑個性的理念。最後的妥協辦法就是大量使用希臘雇傭軍來提高波斯步兵的戰鬥力。到亞力山大征伐波斯的時候,希臘雇傭軍已經成為波斯步兵序列中最善戰的部隊,而波斯人則專注於加強騎兵的力量。 這個時候的波斯騎兵和一百多年以前相比有了一些變化。騎兵和戰馬都開始被甲,武器仍然是以弓箭為主,每人裝備羽箭120支,另外加上標槍兩支。波斯騎兵以密集隊形衝擊敵陣,來到近前時投擲標槍,以求在敵人陣線上打開缺口,然後衝入敵陣用長刀搏鬥。渾身披甲、使用長矛的重裝騎兵在高加麥拉戰役時也開始出現,但是已經於事無補。在亞力山大克服波斯的三大戰役中,波斯軍隊在裝備和配置上與馬其頓軍隊已經沒有太大差別,敗亡的原因還是在於戰術的運用和主帥的指揮藝術上遠遠不及亞力山大。 2. 一代天驕 傳說亞力山大出生的那一天,希臘依斐斯(Ephesus)的黛安娜神廟被一場大火燒毀。後來史學家評論道:“黛安娜正忙著迎接亞力山大來到世間,那裏顧得上自己的神廟!” 亞力山大可以說是曆史上所有天之驕子的典範。在追求外表美的希臘人當中,亞力山大是卓而不群的人物,加上他天姿聰穎,很得菲力普的喜愛,特地為他請來亞裏士多德這樣的哲學家做老師。亞力山大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當父王不在的時候,亞力山大經常以王子身份接待波斯使者。同波斯使者交談時,亞力山大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他對波斯王美輪美奐的宮殿,聞名世界的空中花園,以及如花似玉的妃嬪絲毫不感興趣,而是專門詢問波斯帝國通往小亞細亞的主要道路,幾個戰略要地之間的距離,波斯王指揮過的戰役,以及他管理國家的方式等等。亞力山大顯然讓波斯使者們印象深刻,他們對菲力普說:“我們的王子也許富甲天下,貴國王子的智慧卻是舉世無雙。” 亞力山大少年時代最著名的逸事當屬馴服烈馬“布西法爾”(Bucephalus)。布西法爾是特薩利(Thessaly)進貢的一匹戰馬,性情非常暴烈,無人能夠製服得了。菲力普正打算將它送回去,亞力山大自告奮勇要求馴馬。他先輕攬馬韁,用手梳理它的鬃毛,低聲呼喚它的名字;等到布西法爾情緒穩定下來以後,亞力山大跳上馬背,先放鬆韁繩由它信步漫遊;看到布西法爾的煩躁完全消散,興致逐漸高漲時,亞力山大策馬疾行,並大聲呼嗬催促它加速,這樣飛奔數圈才停下來。旁觀的文武群臣歡聲雷動,菲力普高興地流下了眼淚,他擁抱亞力山大,說道:“孩子,去開辟你的廣闊天地吧,馬其頓實在是埋沒你了。” 公元前336年,菲力普遇刺身亡,年僅二十歲的亞力山大即位馬其頓國王。希臘各國以為他年幼可欺,紛紛反叛,以雅典為首組成一個反馬其頓聯盟。亞力山大得知後,立刻率大軍強行軍晝夜兼程趕到雅典城下。亞力山大來得實在太快,希臘各國還沒有臨戰動員,無兵可用,隻得簽了城下之盟。亞力山大於是召開希臘各國代表大會,共同商議征討波斯的大計。會上亞力山大被推舉為希臘聯盟的大元帥,主持對波斯的戰爭。 亞力山大征波斯的時機相當好。波斯帝國經過二百多年的強盛以後,已經是江河日下,宮廷裏宦官專權,地方上各省總督擁兵自重,未戰之前敗象已現。這時波斯宮廷出了一位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巴古阿(Bagoas),他殺掉了阿塔薛西斯三世,挑選柔順的王子阿西斯(Arses)立為波斯王,兩年以後將其暗殺,另立大流士三世為王。不久巴古阿又打算除掉大流士三世,事情敗露後被殺。這一係列的內亂嚴重動搖了波斯王朝的統治基礎,此時的波斯宛如一棵內部朽壞的大樹,外表看起來雖然枝繁葉茂,但已經抵擋不住一場暴風雨的襲擊。公元前334年,二十一歲的亞力山大領兵四萬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小亞細亞,這場暴風雨終於來臨。 3. 格拉尼克戰役 得知亞力山大的動向以後,波斯小亞細亞各省的總督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會上希臘雇傭軍統帥蒙農(Memnon)提議采取焦土抗戰的策略,斷絕馬其頓軍隊的給養來源,同時波斯軍隊向東退卻,引誘亞力山大進入波斯腹地,然後選擇有利地形決戰。從當時情況看這是上上策,因為亞力山大軍隊隻帶了一個月的糧草,最怕打持久戰。可惜與會的波斯貴族們都盲目自信,認為波斯軍隊強過馬其頓軍隊,對未戰先退的策略不能接收,結果蒙農的建議被棄之不用。 後世史學家在研究波斯軍隊的敗因時,指出波斯戰役決策體係弊病很多。波斯集結的部隊都是由各省總督率領,這些波斯貴族們相互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在戰役決策上各執己見,最後得以通過的往往是一個不倫不類的折中辦法。波斯將領們最後決定在格拉尼克河(Granicus River)沿岸列陣,等亞力山大來攻。 格拉尼克河寬二十到三十米,水流湍急,深淺不一。波斯軍隊列陣的東岸,是相當陡峭的高坡。波斯的一萬騎兵沿河擺出三行縱深的一字長蛇陣,他們後麵是大約三萬步兵,其中包括一萬希臘雇傭軍。河西岸馬其頓老將帕米尼奧率領重裝步兵組成左翼,而亞力山大率領近衛騎兵和遊擊步兵組成右翼。 亞力山大先派一千騎兵和一千重裝步兵佯攻波斯左翼遠端。波斯人立刻將部隊從中央移到這裏加強防線。這支部隊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將大批波斯部隊吸引到這裏。亞力山大看到波斯陣形因為調動而開始散亂,尤其中央部分被削弱,立刻發動總攻,率領近衛騎兵以楔形向波斯陣線中央突擊,而數千遊擊步兵緊緊跟在後麵。馬其頓騎兵和波斯騎兵在河東岸絞殺到一起,上萬人擁擠在狹窄的河岸邊上,形成一場混戰。跟上來的馬其頓遊擊步兵開始發揮作用,他們最擅長在狹小空間裏的肉搏戰,這時專門攻擊波斯人的座騎。 在亞力山大步騎協同的淩利攻擊之下,波斯的中央陣線被逼迫得不斷後退,陣形開始瓦解。馬其頓軍左翼重裝步兵的密集陣此時也渡過格拉尼克河,對波斯的右翼發起攻擊,戰役至此波斯軍隊已成潰逃之勢。 此戰波斯貴族將戰役指揮的責任棄之不顧,爭先恐後地來和亞力山大決鬥,也導致波斯軍隊失去應變能力。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婿米特裏達(Mithridates)在四十名波斯勇士的簇擁下向亞力山大猛撲過來,米特裏達投擲的一支標槍擊中亞力山大,穿透了他的鎧甲,亞力山大忍痛拔出標槍,挺矛將米特裏達刺落馬下。另一個波斯貴族羅薩斯從背後用戰斧猛砍亞力山大的頭部,利斧穿透頭盔傷及他的頭骨,這一斧幾乎要了亞力山大的性命。沒等羅薩斯再砍第二斧,亞力山大轉過身來用短劍殺死了他。波斯艾奧尼亞(Ionia)總督斯庇特裏達(Spithridates)趁亞力山大身負重傷,搖搖欲墜之時,從旁邊衝上來刺出一劍,但被亞力山大的衛隊長克萊特(Cletus)將手臂齊肩砍落。這場混戰中,在亞力山大周圍一共倒下了八位波斯貴族,亞力山大能夠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跡,連普拉塔克(Plutarch)和迪奧多羅(Diodorus)這樣嚴謹的史學家都認為冥冥中有神靈在保護亞力山大。 波斯大軍作鳥獸散以後,希臘雇傭軍並沒有潰逃。他們秩序井然地退到一個山腳下,向亞力山大提出停戰要求。亞力山大痛恨他們助紂為虐,指揮大軍將他們團團圍住,由馬其頓密集陣從正麵強攻,他親率近衛騎兵包抄兩翼。希臘雇傭軍拚死抵抗,馬其頓軍隊此戰的傷亡大多發生在這裏。這一萬希臘雇傭軍大多數陣亡,餘下兩千多人被帶上鐐銬送回馬其頓賣做奴隸。 格拉尼克一戰馬其頓軍隊陣亡不足五百人。波斯陣亡數字不詳,估計應該超過一萬人,其中包括希臘雇傭軍。波斯小亞細亞地區幾乎所有的總督和將領都在這裏陣亡,此戰後小亞細亞全境解放,亞力山大在這裏補充了糧草,籌措了軍餉,準備向兩河流域進軍。 4. 天意難違 希臘雇傭軍統帥蒙農,大概是波斯帝國唯一有戰略眼光的人物。他知道亞力山大在希臘的統治非常不穩固,以雅典為首的很多希臘國家都願意擺脫馬其頓的控製。蒙農因此向波斯王大流士三世進言,建議敵進我亦進,派一支遠征軍從海路到希臘,將戰火燒到馬其頓,這樣迫使亞力山大回兵救援。蒙農這個圍魏救趙之計相當高明,也很有可能成功,因為馬其頓的海軍力量有限,而雅典海軍很容易被爭取過來,這樣波斯軍隊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海路運送到希臘,讓亞力山大麵臨一個腹背受敵的困難局麵。大流士已經對他的波斯將軍們完全失望,而將全部希望寄托在蒙農身上,因此大力支持蒙農的策略,任命他為波斯海軍和希臘遠征軍的統帥。 蒙農迅速占領了地中海上具有戰略意義的幾個小島,命令波斯所有屬國的海軍在這裏集結,並派人到希臘活動,包括斯巴達在內的好幾個希臘國家積極響應,打算波斯軍隊一到就揭竿而起。也許是天意要滅亡波斯,正當蒙農雄心勃勃,盤算著如何直搗亞力山大的老巢,他突然得暴病身亡。蒙農的去世對波斯帝國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由於蒙農在波斯無人可以替代,這個最有可能為波斯贏得戰爭的計劃最終流產。麵對亞力山大的步步進逼,大流士以巴比倫城為集結地,命令波斯帝國所有藩屬派兵勤王。到依斯(Issus)戰役前夕,波斯大軍已經達到五十萬之眾。大流士打算親自指揮,同亞力山大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