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紀實之五:火炕和火的洗禮》
文章來源: 老三屆2008-10-14 03:55:44

《北大荒紀實之五:火炕和火的洗禮》

火炕

            “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曾是多少代農民的夢想。土地和牛,有了又沒了,沒了又有了,又沒了,隻有這“熱炕頭”一直伴隨著農家。

            中國北方農民傳統住家的布局,進門就上炕,炕占了房子三分之二的麵積。炕上靠牆放兩隻箱子,如果裏麵還有東西,就算是富戶了。東北農家則是一長長的大箱子,箱子外麵還畫上圖案,講究點的上麵有雕刻,叫“炕琴”。裏麵放被子,衣物等。中間擺一小炕桌,這就是全部家當了。

            炕的一端和做飯燒水的灶連在一起。炕麵下是一層曲折的空洞,實際上就是走煙的通道。煙熏烤熱了整個炕麵,然後從炕另一端連著的煙筒被抽到戶外。原理是利用燒火做飯時的熱量,加熱了炕麵,說白了:土暖氣。

            關內的爐灶都是搭建在戶外,或外間屋,因天氣沒那麽冷。出了關,到北大荒,爐灶全砌在屋裏。老職工家的爐灶上麵是一口大鐵鍋,炒菜、做飯、燒水都是這一口鍋。知青宿舍裏沒做飯的需要,就是一塊鐵板,上麵有幾個爐圈,可拿開添柴或加煤,主要用來燒水。冬天,外麵零下三十度,屋裏的爐板燒得通紅,能有零上二十幾度呢!隻穿一件單衣就行。出去可得裹嚴實嘍,差四、五十度呢!

            靠近爐灶的地方最熱,叫“炕頭”,靠煙囪那邊,叫“炕尾”,或“炕梢”。通常會把炕頭留給老人,以示對老人的尊重。來“契”了,東北話稱呼客人為“契”。也讓睡炕頭,表示尊敬。一個睡覺的位置顯示了禮儀和孝道,民風樸實如斯。

            除了火炕,還有火牆、火道等,均是相同原理,使房間保持溫暖。

            火炕隔個三五年要換炕麵。一是農村的炕都是土坯的麵,燒幾年就酥了。二是時間一長,煙在炕洞子裏留下煙油子和煙灰,會堵塞煙道,灶就不好燒了。歐洲,特別是北歐有一傳統的職業:掃煙囪的,就是專門清理煙囪積累的煙灰。煙灰煙油不及時清理,嚴重的會引起火災。 

火的洗禮

            我們就遭過火災!

            剛到北大荒時,我們住的都是土坯房,土坯炕。我們的隔壁一天晚上就起火了。弟兄們那天可能多加了點柴,蓋好爐蓋就出去串門了。那炕許是年頭長了,裏麵積滿煙油子,爐裏的火太旺,火苗把炕洞子裏和煙囪裏的煙油子全引著了,火苗從煙囪口衝出去!幸虧發現得早,要不我們這一排房就都見火神爺祝融了。

            當時知青上山下鄉,有多少東西,隻是被褥和幾身換洗衣服而已,一個小箱子,那就是我們的全部細軟了。同學莊哥們兒的家當就全燒了。你要說都燒光了,也就算了,眼不見心不煩。這次燒的有點邪門兒。莊哥們兒是個仔細愛幹淨的人,東西收拾的整整齊齊,幹幹淨淨。幾件襯衣,褲子洗好了,疊的倍兒齊,一件壓一件的,碼放在箱子裏。箱子被燒了,沒全燒,燒了一邊。靠著箱子被燒這邊的衣服都烤焦。拿出來一看,樂了。衣服後背燒成一大十字!件件如此。往身上一披,整個一十字軍東征的騎士服。袖子、前襟丁點沒損,從後脖領子到腰一條豎開氣,腰部靠上點是條橫開氣,露出半拉腰,因為下邊那兩片布當浪下來了。後來不知哪位設計師將上邊兩片也撩起來了,整個脊梁板就光天化日了,號稱“露背裝”。再後來,誰把這主意180度大轉彎,弄到前麵腰上,就成“露臍裝”了。把腰那截燒壞了,舍不得扔,褲腿還好,把燒壞的部分剪掉,也不接了,係上皮帶,哇,“短檔褲”!

            時尚原來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