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老蔣的兒子,比起哥哥蔣經國,為何蔣緯國的存在感極低
文章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2022-09-19 12:34:57
 
 
作者:楊上柳下  
 
蔣經國作為老蔣的“接班人”,在國民黨內部其和古代封建王朝中的太子並無兩樣,可以說是“黨國”實際上的二號人物,而在諸多民國題材的影視劇作品裏,蔣經國經常伴隨老蔣左右形影不離,受著國民黨將領們的頂禮膜拜,背地裏稱其為“小蔣”,當麵則尊稱其為“建豐同誌”(蔣經國字建豐)。
 
而1975年蔣介石在台灣病逝後,蔣經國更是當仁不讓的繼任國民黨最高領導人。然而在蔣經國的強勢映襯下,老蔣的另一個兒子則幾乎沒有了存在感,這就是蔣緯國。
 
 
上圖_  蔣介石(圖中)在江西與蔣經國(圖左)、蔣緯國(圖右)合影
 
 
  • 存在感不高的“蔣家二公子”

 
作為老蔣次子的蔣緯國,其比哥哥蔣經國小6歲,從其名字可以看出老蔣對兩個兒子給予了“經天緯地”的厚望。老蔣對兩個兒子的規劃是,讓蔣經國從政,蔣緯國參軍,因此,蔣緯國年輕時就赴德國留學,在德國著名的慕尼黑軍校學習裝甲兵,畢業後還在德軍服役了一段時間。二戰爆發後,還參與了德軍入侵波蘭的戰爭。後隨著德國與日本結盟,從而返回國內。
 
由於其專業,老蔣讓其在被視為精銳的國民黨裝甲兵裏任職,到1948年淮海戰役時期,已是陸軍上校的他還曾作為第一裝甲團團長參加了淮海戰役,不過即使有蔣家二公子“督陣”,又有精銳的裝甲兵助戰,依然沒有挽救國民黨軍隊慘敗的命運。
 
 
上圖_  1944年,國民革命軍上尉蔣緯國
 
 
從其履曆來看,1936年是少尉,過了12年後的1948年是上校,也許對於一個普通軍官來說還算不錯,但考慮蔣緯國的特殊身份,其升遷速度就是相當滯後了。相比之下,蔣經國1937年從蘇聯回國後,僅僅過了7年的1944年就被晉升為中將軍銜,並出任新組建的“青年軍”政治部主任(實際上的總負責人,下轄9個師10萬餘兵力),可謂是手握重兵。1945年更是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從而進入了領導核心層。從兄弟二人的軌跡來看,蔣緯國簡直就不是一個數量級。
 
1949年,國民黨逃往台灣後,兄弟二人差距更大,蔣經國的接班人地位如日中天,直至成為最高領導人,而蔣緯國則多年在中將的位子上停滯不前(後來在宋美齡的過問關照下才在1975年老蔣病逝後升為二級上將),而且還長期被剝奪實權,隻能出任軍校校長。同為老蔣的兒子,地位卻有著天壤之別,這又是什麽因素造成的呢?
 
 
上圖_  1949年的蔣緯國
 
 
  • 蔣緯國的血統存疑,隻能算是老蔣的“養子”

 
關於蔣緯國的身世一直是國民黨高層一個謎團,雖然名義上看,蔣緯國是蔣介石的次子,但實際上他的生父卻另有其人。直到蔣緯國晚年的自傳《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中,其稱自己的生父實為國民黨元老也是老蔣的拜把兄弟戴季陶。因此,蔣緯國實際上隻能算是老蔣的養子。
 
盡管老蔣對這個非親生的兒子也曾相當寵愛,在其日記中“今日甚想緯兒”“此兒聰明過人,年老尤覺親親可愛”等等語句比比皆是,但畢竟其並非自己的親生兒子,因此老蔣既不可能讓其接班,更不可能給予其較大實權,以免威脅到親兒子蔣經國的地位。因此在逃台之後,蔣緯國雖一度出任裝甲兵司令,但到了1963年,老蔣就將其改任“台北陸軍指揮參謀大學”(今天台灣地區的“三軍大學”前身)校長,從而剝奪了其實際軍權。
 
畢竟,像五代後梁太祖朱溫繞過親生兒子,直接將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是曆史上極少數的特例,精明的老蔣顯然不可能出此下策,因此作為“養子”的二公子不免在黨國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了。
 
 
上圖_  晚年的蔣介石近照
 
 
  • 蔣經國也對這位“二弟”提防,限製其權力

 
封建王朝時期,太子與其他皇子的關係可謂十分微妙,輕則互相排擠暗爭,重則“玄武門之變”“九龍奪嫡”等等血腥宮鬥屢屢上演。蔣介石雖然不是皇帝,但其獨裁政權的性質卻使得“蔣家王朝”這個稱呼名副其實。而作為“王朝”的兩位“皇子”,自然會產生矛盾。
 
蔣緯國幼年時期曾常伴老蔣左右,並深受老蔣寵愛,並一度出任頗具實權的裝甲兵司令,手握具備戰鬥力的裝甲部隊,這都不得不讓蔣經國頗為忌憚。因此,對其一直提防有加,限製其權力。據說蔣經國晚年日記中從未提到過蔣緯國,其對這位弟弟的態度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圖_  趙誌華(1914年~1978年),河北通縣人
 
 
  • 1964年發生的所謂“湖口兵變”讓父兄找到借口從此將其打入冷宮

 
1964年,時任國民黨軍隊裝甲兵副司令的趙誌華在台灣湖口演訓總結時突然對參訓官兵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大罵當局腐敗,還號召和其一起去台北“清君側”。由於趙誌華隻是一時情緒失控,且根本沒有提前做任何預謀準備,因此現場幾乎無人響應,他自己也很快被逮捕入獄。
 
所謂“湖口兵變”其實壓根隻是趙誌華個人的情緒發泄,但由於趙誌華是蔣緯國的親信部將,盡管此時蔣緯國已經卸任裝甲兵司令一職,但老蔣和蔣經國還是借機將矛頭指向蔣緯國,認為其管教無方,從此以後就一直將其晾在一邊。
 
值得一提的是,大受牽連的蔣緯國卻一直為趙誌華求情保釋,主動請罪,在趙誌華服刑期間不僅一直對其關照有加,還不時接濟照顧其親屬,蔣緯國的為人處事也可略見一斑。
 
 
上圖_  蔣經國
 
 
  • 蔣緯國坦誠率真的性格也不為父兄喜愛

 
蔣介石本人是精於權謀、城府極深的,而在這一點上,蔣經國和其父親也很像,就連蔣緯國也在日記中評價自己的兄長“哥哥城府很深,對於自己又有所算計,且掌握了情治網,所以畏之”。
 
而相比之下,蔣緯國性格率真開朗,相對單純隨和得多,做事也沒什麽顧忌。比如其在擔任校長期間,還將與自己兒子蔣孝剛在辦公室的合照讓發表在報紙上,此舉惹得老蔣大發雷霆,認為蔣緯國此舉如同兒戲,太不嚴肅。
 
後來在蔣緯國50歲生日的時候,老蔣更是手書“恕人責己助人,求己不求人,知埋頭自修乃處世立業之要道也”送於蔣緯國,既可以看出蔣介石對其的不滿,也可以看出老蔣要求其以後“埋頭自修”,不要在政治上再有什麽“想法”了。
 
而蔣經國也認為弟弟不夠嚴謹,不能重用。在某種意義上,父子三人的性格和三國時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頗為相似,而在冷酷的政治鬥爭中,蔣緯國也和曹植一樣,性情率真自然不免吃虧失敗。
 
 
上圖_  蔣緯國寓所, 南京普陀路15號
 
 
備受父兄打壓的蔣緯國就這樣長期遊離於權力圈之外了,直到1986年,已經病入膏肓的“總統”蔣經國眼見時日不多,身邊也無可以放心托付之人,這才想起了已被冷落多年的弟弟,將其任命為頗具實權的“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然而,此時已經70歲的蔣緯國顯然也早已沒有當年的雄心壯誌了,對於這個遲到的“重用”也不以為然。有一種說法稱蔣經國在彌留之際曾考慮讓蔣緯國接手,但這位弟弟卻隻是說了句“太晚了,我什麽班底也沒有,怎麽接”,可見其對哥哥一直的打壓還是耿耿於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