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50、60後看了會哭,而90後看不懂的照片,那個年代的記憶不該被遺忘
文章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2017-03-22 14:39:59

每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故事。

成長於紅旗下的第一代人,最難忘的,莫過於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這樣的經曆,讓他們不得不在人生的黃金時期,便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奮鬥曆程,為新中國留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我們一起翻閱這些老照片,緬懷那逝去的時代!

知青出發前,在北京站門口留影紀念

親人到車站為參加知青的兒女們送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從50年代中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早在1953年《人民日報》就發表社論《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1955年毛澤東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成為後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從這一年開始共青團開始組織農場,鼓勵和組織年輕人參加墾荒運動。

列車帶走了一代人的青春

60年代中期,繼續響應毛澤東發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口號,廣大城市知識青年陸續奔赴農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知青下鄉成為那個時期特殊的記憶。據統計,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總數估計在約1200至1800萬之間。

 

中國的第一批知青

在1952年,一批雲南省昆明市的青年學生,在政府部門的感召下組織起來,進入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開創了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成為中國的第一批知青群體。

首批上山下鄉的知青

當一大批青年奔赴邊疆荒野,充實到生產建設兵團的隊伍中時,知識青年依然處在待成熟階段,但其影響卻正如錢塘大潮的第一個峰頭,讓人看到了波瀾壯闊之勢。

 

波瀾壯闊的知青大潮

真正大規模的知青運動是在“文革”中開始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高考停止,許多中學畢業生即無法進入大學,又無法被安排工作;此外1966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使得中共領導機構意識到,需要尋找一個辦法將這批年輕人安置下來,以免情況失去控製。

為了解決青年學生的出路,毛澤東在1968年12月發出了當時被稱為“最新最高指示”的戰略性言論: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屆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南京及各個大中小城市的火車站、汽車站、碼頭,擠滿了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和送行的親朋好友,鑼鼓喧天,口號不斷,慷慨激昂。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等都有晚輩上山下鄉,就連紅極一時的陳伯達,也將兒子送到內蒙古草原。

 

知青返鄉

1977年高考恢複後,大多數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想方設法要回到故鄉。到1980年5月,根據當時“撥亂反正”的決策,各地知青們才被允許回到故鄉城市。

知青在雲南版納朱克家

而此時的知青群體已經錯過上大學的機會,有的在農村也已經娶妻生子,選擇留在農村;有的則考進大學,繼續求學,投身於新的社會主義建設。

三不滿意

關於中國內地的知青運動,鄧小平在1978年曾說,國家花了三百個億買了三個不滿意,知青不滿意,家長不滿意,農民也不滿意,據說李先念還加了一個不滿意,叫國家不滿意。1981年10月,國務院知青領導小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來知青工作的回顧與總結》對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起因、發展、失誤、教訓等若幹重大問題給出了基本看法。

知青聽老農講故事

第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五十年代根據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就業難的國情提出來的,是我們黨解決就業問題的一次大試驗。

第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本來是一個就業問題,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當成政治運動去搞,指導思想偏了,工作上有嚴重失誤,至此曆時25年的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無聲無息中畫上了句號。青下鄉的珍藏老照片:

知青下鄉批準證

南昌市知青下鄉批準證

天津市下鄉上山乘車證

南京市革命青年下鄉上山批準書

自貢市知青下鄉上山登記表

1973年8月,兵團一團天津知青張淑賢(左)、鶴崗知青張桂香下連放電影。

1973年12月,哈爾濱知青、參謀劉東輝與兵團一團司令部參謀長王福增一起學《毛選》。

兵團一團宣傳隊女知青在演出中

1975年1月,北京青年薑大明(毛主席像左麵)等人歡呼四屆人大召開!

1976年,上海知青徐杭州(右二)與北京知青李華、李秀研在跟老農工學打馬草。

1974年,兵團一團直屬單位團代會上,哈爾濱知青曲秀珍在主持選舉議程。

排練中的兵團一團宣傳隊隊員

1972年,兵團一師一團六營三十八連戰士在巡邏。

1972年,山溝連隊農工看電影的場景。

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隊生活

1972年,一群女知青每天勞動之前,在地頭學習毛主席語錄

上海赴黑龍江遜克的插隊知青擺拍照

圖為學習針灸,知青之間互相紮針刺實驗

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隊生活

上海赴黑龍江的插隊知青擺拍照:積極向上的文藝生活

一群知青在地頭學習

 

 

 

 

 

 

 

 

 

 

 

 

 

 

今天,“下鄉、插隊”已經永久地成為了曆史,而對於那些“上山下鄉”的知青來說,他們背井離鄉,把大好青春都傾注給了一片陌生的土地,那段難忘的下鄉之旅,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是他們一生都無法忘卻的記憶。

 

難忘的歲月,珍貴的回憶。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運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些熱血奮鬥的青春,將永記中國曆史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