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談克林頓突訪朝鮮
文章來源: 說說也罷2009-08-08 17:43:17

原文: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9/08/07/AR2009080703071.html

北韓(帶來)的影響

亨利.基辛格, 2009 年 8 月 9 日

美國記者林誌美和李雲娜避免了被北韓法庭強加於她們的殘酷命運,這讓公眾普遍鬆了一口氣,與此同時似乎應該對克林頓總統此行的長遠影響加以仔細推敲。

解救兩名年輕女性免於北韓古拉格監獄十二年苦役的衝動是強烈的。然而如今這個目標已經實現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此事可能成為先例的長遠效應而克製一時的感情。

綁架人質正是企圖以難以忍受的人類情感使決策者屈服,這是綁架者藉此討價還價的籌碼。另一方麵,任何時候都會有數百萬美國人在國外居住或旅遊,他們如何能得到最好的保護?這次事件是給美國人上的一課嗎?任何殘忍的組織或政府都可以通過綁架人質或威脅對他們手中的囚犯以非人道待遇要求與美國高官進行象征(勝利)的會見?如果說朝鮮應該是一個特例因為它具有核能力,這難道不是在鼓勵核擴散嗎?

重溫事件的來龍去脈,不到六個月之前,平壤違反了 2007 年2月在北京六方會談中簽署的協議,進行了一次核試驗並恢複了武器級鈈的生產。最近,北韓拒絕了負責討論他的核擴散行為的新任聯合國特使的訪問。平壤拒絕了多個聯合國安理會關於終止核活動返回六方會談的決議。一次前總統,現任國務卿丈夫的訪問將使金正日可以向北韓人、可能還有一些其他國家表明他的國家仍然被國際社會所接受——這正好與國務卿希拉裏規定的北韓放棄核武器計劃前美國外交政策的目標截然相反。

這已經造成了普遍的猜測,即克林頓的訪問揭示了美國改變政策和美朝雙邊方案的前景。可是六方框架以外的美朝雙邊會談沒有任何意義。朝鮮核武器對鄰國的威脅遠大於對美國的威脅。需要六方中其他各方的會談使得任何協議得以達成或保證製裁得以實行。不應該使這些國家感到他們不過是被利用來作為美國全球策略的抵押品。為此奧巴馬政府已經否定了任何單獨的雙邊會談的意圖。但是其他各方將試圖防範奧巴馬的保證或許已經被修改的可能性。這種感覺對於日本可能特別強烈,日本正處於全國大選而且東京已經感到在日本公民被北韓綁架的問題上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

奧巴馬政府已經為克林頓私人的、人道主義使命承擔了痛苦,而且這次訪問的拘謹方式也表明意識到了這些風險。考慮到一個前總統同時又是現任國務卿的丈夫,雖然私人行為和政府行為的區別可能是難以捉摸的,長遠的效果來看本屆政府仍然已經是處於慈善者的地位。

北韓核問題引起長期爭論的根本原因在於北韓在有核與無核之間沒有餘地。談判的最終結果,北韓或者銷毀它的核設施或者成為一個事實上的有核國家。到目前為止平壤已經以巧妙的拖延策略利用了有隙可乘的協商機製,在不同的協商階段交替鞏固了技術上的進步。

我們看起來正在接近這樣一個固定的模式,北韓可能回到它早已成熟的策略:以突破性的進展近在眼前的期望取悅我們,北韓 2006 年核試驗之後就是這樣幹的。毫無疑問,平壤將繼續采用永無休止拖延的外交策略以達到事實上被接受為一個核國家。我們及合作夥伴決不能被良好的氣氛所誘惑誤入混淆了情感與事實的歧途,這種良好的氣氛使得新的勒索達到登峰造極。隻有在確定時間內消除北韓核軍事能力,除此以外的任何結果都是對全世界防止核擴散及全球和平與穩定的打擊。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9/08/07/AR200908070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