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澳掠影】寫在前麵
文章來源: 同歡2008-12-15 21:43:24

1. 緣起

2007 年聖誕節紐西蘭,澳大利亞之行純粹是個意外,當時是準備去泰國的,可是誰知這機票是如此緊張,當幾家人家終於商定的時候,我們竟然買不到機票了。記得那天和一個熟悉的 Agent 討論著機票,她突然說,哎,你何不如去新西蘭和澳大利亞? 旅遊公司由於提早搞到機票,所以便宜 . 想到新西蘭甚是遙遠,一時不知如何?和大俠一商量,人家刹是興奮,不過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屬於國泰民安之地,又說英語,本該自己行動,現在要跟著旅行團,有點不自由!躊躇之間,赫然被告知,如果自己行動,光機票就和團費相差不多, 加上時間緊迫,總不能浪費了一個難得的假期,於是,訂票交錢,兩天搞定,這時離出發已是隻有三個星期的時間了。匆忙之間,忽略了簽證問題,以致後麵險象環生,這是後話,暫略去不談。

2.行程:

奧克蘭 ~ 市區觀光

維多摩螢火蟲洞~Waitomo River, and Waitomo Glowworm Cave )~羅德魯阿 (Rotorua )

紐西蘭農莊~地熱噴泉~毛利族文化村

魯德魯阿~紅木步道~藍綠湖~淘泊湖~奧克蘭~自由活動(今日隻包早餐 )

奧克蘭~墨爾本(澳洲)~菲利浦島~自然動物保護區~澳洲龍蝦大餐

墨爾本~阿爾巴利

阿爾巴利~坎培拉~巿區觀光

坎培拉~藍山風景區~纜車下山~澳洲野生動物園~雪梨

雪梨~巿區觀光~港灣遊艇~惜別晚宴

這是一個頗有些遺憾的行程表,在紐西蘭,我們沒能去遊南島,而在澳大利,我們又不得不與大堡礁失之交臂。可是轉念一想正是這些遺憾, 也許會成為我們再遊紐澳的因緣,所以也就釋懷!

3. 同行的陌生人:

我是一個喜愛旅行的人, 可我知道,壯麗的景色、磅礡的景像、古老的文明,震撼的曆史痕跡,隨著時間的流逝,旅途之後終將變為一種淡淡的抽象回憶。而旅途中與你同行的人與事,即便是星星點點,那種人和人之間的微妙互動, 反而會在生命中留下鮮明而具體的感受。

其實旅行團也是社會的一個小縮影, 大家走到一起,雖說是生命中匆匆而過的過客, 能夠相遇多少也是緣分。。。看看這些同行遊 / 友人!

和導遊剛一見麵,導遊就根據各家報名的前後給每家象特務一樣地安上了一個編號,以後10 天,便以代號相稱。

001 號:一家四口,來自灣區,父母來自大陸,兩個男孩,哥哥 J 長得甚是高大,有 1.8m 的樣子,初看以為已是 17 , 18 歲,不過一路上,甚是孩子氣,還搶著玩女兒的 DS ,這才知道他僅 13 歲而已, 前幾天,女兒告訴我 J 的這次的 100M 短跑隻有 11 秒(孩子們一直保持著 email 聯係) , 看來是個劉翔的料子。 弟弟 E 11 歲,很是聰明,一路嚷著,他會在悉尼歌劇院高歌一曲什麽的,一路也不停地玩著魔方。

002 :兩位越南華僑,來自LA,男的大約 60-70 歲,喜歡對著太太大呼小叫,一付指點江山的樣子,頗有黑幫老大的派頭,此君經常語出驚人, 帶給大家笑聲不斷。太太較為年輕,輕聲細語的樣子,可以看出,年輕時一定是個美人坯子。

003 :中年夫婦,來自灣區,台灣人,閑聊之後,我們竟是校友,雖然不同期,但當年所住的校園宿舍竟是同一棟樓,而他的導師也是我一個朋友的導師,某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兩人十分恩愛, 經常手拉手,不過據說兩人一個深藍,一個深綠,台獨的問題萬萬碰不得。

004 :父女二人,來自舊金山,講廣東話,女兒UCSD 畢業,現在東部某藤校醫學院就讀三年級。

005 :母女三人,母親原來自香港,兩個漂亮的混血女兒分別就讀高中九和十一年級。而她們的老爸,卻因公事不能同遊。那家的媽媽很是健談,一路歡聲笑語,十分開朗。母女三人之後還將前往大堡礁, 真是讓我們頗為羨慕。

006 :母女二人,唯一的非加洲居民(芝加哥),母親原來自台灣,女兒芝加哥醫學院三年級學生。

007 : 一家四口,來自 LA,母親來自台灣,看上去 50 多歲,後來她告訴我,她早過了 60 ,還真下我一跳。老先生腿腳不太方便,不會講國語。那位太太告訴我,年輕時太努力打拚,現在想開了,趁體力尚可,每年都會旅遊許多地方。。。大女兒伯克利法學院畢業,現在已是執業律師,兒子 UCLA 畢業,現為軟件工程師。

008 :一家四口,來自 LA,母親來自台灣,父親是美國人,兩個小孩都在UCLA就讀。

009 :我家。

010 :一家三口,來自舊金山的廣東人,很講究吃,可說是美食家。兒子和我女兒同年。

011 :一家四口,來自 LA , 台灣人,兩個兒子,一個 UCLA ,另一個在 DUKE 。

012 :一家三口,來自 LA , 越南華僑,女兒和我家小小蟲同年, 兩人一路上玩在一起,十分要好。

導遊 Jack , 40 多歲,原來自廣州,十分健談,三語解說,(中,英,再加廣東話),是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盡職導遊。

行筆至此,我突然感到自己怎麽有點像八卦小報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