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秋雨愁煞人
文章來源: 廣陵曉陽2013-10-27 06:39:39
淩晨被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驚醒。一看時間剛過6點。聆聽著惡劣天氣發出的聲響,心裏想著已經出發到市中心參加半程馬拉鬆賽的隊友們,我睡意全無。立即與其中一位隊友J聯係,發現她已送來了簡報並附了照片:

“Yep... This is happening! #pouring rain #race delay #wet shoes/socks!!! ”
後來,她又繼續報道“Hanging out with wet socks in the parking garage! Yup!!! ”聰明的她與其他幾位隊友用汽車暖氣烘幹襪子。

看到這一切,我非常感動,為風雨中這些dedicated跑步者和義工祈禱。祈求電閃雷鳴和狂風暴雨快快地消失,祈求跑步者和義工們的平安。。。。。。

正在書房記錄跑友們的這次半程馬拉鬆賽時,電閃雷鳴已經停止了,狂風也消失了,隻是雨還在下,但已經從暴雨變成淅淅瀝瀝、綿綿瀟瀟的小雨。


J發來的照片


 



『後續(1:20pm, 10-27-2013)』:人的體育精神真是令人感到驚奇!!剛才與我所在訓練團隊主教練交流時得知,所有參賽的隊友中,絕大多數人都PR了;第一次跑半馬的隊友們也跑得滿意。被他們激勵和鼓舞,也再次使我想起我喜歡的電影《Chariots of Fire》及其同名主題曲。



即使在沒有踏上長跑“歧途”之前,我就很喜歡電影《Chariots of Fire》的主題曲。198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Chariots of Fire》是一部描述英國兩位奧運田徑運動員Harold Abrahams和Eric Liddell的勵誌佳作。就讀於劍橋大學的Harold是猶太人,由於深受種族偏見而立誌以“賽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就讀於愛丁堡大學的Eric是英國傳教士的兒子,出生在中國天津,也是一名優秀的田徑選手,他以比賽獲勝來讚美上帝,表現自己的信仰。在各自經曆了曲折後,Harold和Eric分別獲得1924年巴黎奧運會100米和400米金牌。影片表現了那種以信念為重、奮發拚搏的精神。著名作曲家Vangelis為電影《Chariots of Fire》創作的與電影同名的主題配樂充分運用了電子弦樂的蓬勃氣勢,營造出令人激動和興奮的感覺,為奔跑的田徑運動員增添了一種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美感。所以,這是一首我跑步時經常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