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娘家行(2):詩畫瘦西湖
文章來源: 廣陵曉陽2010-07-24 12:29:24
 
象以往每年探親一樣,故鄉園林藝術,特別是瘦西湖,使我們又有了一次賞心悅目的經曆。

到家的第二天早晨,一位親人首先安排了全家到冶春茶社吃早點。接著,他安排了家人乘坐“迎賓號畫舫”,沿著乾隆皇帝水上遊線路觀賞瘦西湖及其它景點。這艘特殊遊船接待過當今和前任國家主席,配有優秀的導遊團隊。因此,這次水上遊是我們這些年來多次乘船遊瘦西湖蜀岡風景區學到最多知識的一次行程。從與東冶春相鄰的皇家禦馬頭出發,乾隆水上遊路線經過了瘦西湖、平山堂(大明寺)、觀音山、成象苑、天山漢墓 。

除了在水上行走,導遊還帶領我們從瘦西湖景點之一“長堤春柳”的末段(靠近春波橋)之處上岸步行。經過徐園、小金山等瘦西湖知名景點後,我們從釣魚台重新登上等待在那裏的“迎賓號畫舫”,繼續乾隆皇帝水上遊線路。瘦西湖恰如百度網所介紹(http://baike.baidu.com/view/5304.htm):“。。。湖麵時寬時窄,行船其間,景色不斷變化,引人入勝。與杭州西子湖相比,瘦西湖的美主要在於蜿蜒曲折,前者如豐滿秀麗的雍容少婦,後者似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

幾天前,在浙江看望婆家親人時,我們曾經在雨中漫遊杭州的西湖;幾天後,回娘家探訪親人,我們在晴朗的早晨漫遊揚州的瘦西湖;無論瘦還是不瘦,兩湖都給了我們視覺和情感享受,如夢如幻。。。。。。




音樂《夢裏水鄉》

相關文章:《2009年娘家行(1):古城之秋》 ;《2009年娘家行(2):故鄉的園林 (上)

2010暑假回國探親雜記(上): 探親前奏(1):意外的溫哥華之行;探親前奏(2):維多利亞島上的布查特花園;婆家行(1):又見故鄉炊煙升起;婆家行(2):山村夏日蔬果;婆家行(3):雨中漫遊西湖;《婆家行(4):山村夏日的傍晚》;《批評與自我批評:三過世博之地未入門

2010暑假回國探親雜記(下): 娘家行(1):人文古揚州 娘家行(3):揚州早茶點心 ;娘家行(4):割發之痛


與東冶春茶社相鄰的皇家禦馬頭有多艘等待遊客的畫舫(遊船)




“迎賓號畫舫”中展示的接待江澤民時的照片(A)。帖出這張照片不是為了表現江澤民,而是為了指出季建業(圈圈中)。現任南京市市長的季建業在2001年至2009年曾任揚州市市長、市委書記。是在他這8年任期中,揚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充分利用了揚州豐富悠久的曆史文化資源,將揚州發展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旅遊城市。
遊船中有一架古箏(B):雖然有一流的導遊伴隨我們,但無人彈琴。畢竟我們不是黨政領導人:((。
導遊小姐和艄翁(C):其實,這是一艘有駕駛員的電動船。船頭艄翁隻是在一些狹窄湖麵時把握方向。
畫舫駛離冶春園水麵(D)




虹橋:位於瘦西湖公園南門之外、橫跨於瘦西湖上。導遊介紹說:“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橋揭開了她的蓋頭;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長劇,是虹橋拉開了她的帷幕。”這裏曾經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在此指點江山,切磋詩文。

“虹橋”在曆史上也被稱為“紅橋”。康熙年間的王漁洋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應太匆匆。”乾隆皇帝也曾做詩讚賞過虹橋的景色。




眾多的湖心島




長堤春柳:位於湖西岸的數百米長堤邊一株楊柳一棵桃樹,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從這裏可以領略到
“兩堤花柳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美景。




春波橋:位於瘦西湖長堤春柳盡頭、徐園東側,屬於“四橋煙雨”一景。這是一座橫跨於瘦西湖上的石梁人行橋,橋頭有涼亭,是國內少有的不對稱橋。導遊介紹說:多部電視連續劇曾經在這裏取景拍攝,包括瓊瑤的《青青河邊草》。導遊還介紹說:春波橋名字的得來有2個版本。傳說之一是因為賀知章的詩,另外一個版本與陸遊的淒美愛情故事有關。

我們從這裏離開畫舫(遊船)上岸觀看徐園、小金山等景點。




小金山:是湖中的一個小島。“小金山四周環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山頂有一座 “風亭”,是瘦西湖公園最高點。




釣魚台:小金山西邊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有一方亭,那就是釣魚台。釣魚台曾叫“吹台”。相傳乾隆皇帝在這裏釣過魚,因而又叫釣魚台。
“釣魚台三麵臨水,各有圓門一孔。從釣魚台前右側看去,正中圓洞恰好收入‘五亭橋’一景,左麵圓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儼然兩張獨幅畫麵,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欽佩。”




五亭橋:橫跨於瘦西湖比較寬的水麵上的五亭橋是故鄉揚州風景線的標誌。“五亭橋原名蓮花橋,是在1757年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第二次來揚州而建。五亭橋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和”。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說:“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中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中國最秀氣、最具藝術代表性的橋梁是揚州的五亭橋。”橋上建有五座亭子,橋下有15個橋洞。“在中秋十五月圓之夜,每洞各銜一月,15個圓月倒懸水中,爭相輝映,泛舟穿插洞間,別具情趣。”

白塔:“相傳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隻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釣魚台附近等待遊客的身穿藍印花布的船娘與穿普通衣服的船娘(A)。我們從這裏重新登上了正在等待我們的畫舫。有3隻鴨子在我們畫舫邊玩耍(B)。




“瘦西湖的美主要在於蜿蜒曲折,湖麵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築古樸多姿。行船其間,景色不斷變換,引人入勝。”
瘦西湖一處比較寬的水麵


橫跨於瘦西湖一處比較窄水麵上的玉版橋


遙望五亭橋。麵對此景,導遊說:“窈窕曲折的瘦西湖碧水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



二十四橋景區: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吸引了多少人到揚州尋訪詩裏的二十四橋。結果可能是失望的。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景區”是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和吹蕭亭組合而成。導遊向我們介紹著多種版本的“二十四橋”傳說。是一座橋?二十四座橋?還是隋煬帝船載二十四名宮女到一座橋頭吹簫而得名?




現在通常認為的“二十四橋”是這座猶如一輪滿月橫跨湖麵的石拱橋。




看著波光瀲灩湖麵上的二十四橋,想著杜牧“二十四橋”詩的意境,有些感慨。物是人非,那些君王將相、文人墨客們早已不在,而與他們相關的建築以及他們所作的詩詞歌賦卻千百年來被人們欣賞著。此時,我覺得究竟哪個“二十四橋”傳說版本更正確已經不重要了。就讓“二十四橋”成為一個永遠的心夢吧。

【後語】:我的相機很聽主人的建議,當時立刻進入“二十四橋”夢鄉,一片漆黑(注:忘記給相機充電,沒電了)。電用完,相機休息,瘦西湖遊記也到此介紹。謝謝朋友們對我的探親雜記耐心的跟讀。至此,暫告一段落。剩下的有時間再發。祝周末愉快!

在帖子《娘家行(1):人文古揚州》中二個問題的答案分別是:(1)副省長,(2)第4名。古代科舉製度中全國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第四名稱為“傳臚”。

網友龍劍老師對第二個問題有更詳細的解釋,現摘錄他的答複如下(謝謝龍劍老師!):
關於“傳臚”作一些解釋。對下傳告叫做“臚”。《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塚,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 成玄英 疏:“從上傳語告下曰臚。臚,傳也。”
後世專指傳告皇帝詔旨。科舉時代殿試結束後宣讀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名單叫做臚唱。宋代楊萬裏的《侍立集英殿觀進士唱名》詩:“殿上臚傳第一聲,殿前拭目萬人驚。”就是寫臚唱報出狀元名字時的場景,而名單的宣讀者就被稱為“傳臚”。傳臚由二甲第一名擔任,雖然名次低於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因為要臚唱,所以身材容貌都要較好,而且要口齒清楚、聲音洪亮。由此可見狀元不須美男子,傳臚卻必要小帥哥。明代名相李東陽就是傳臚出身,中舉那一年他正是十八歲的小帥哥。